高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啟(1336年—1373年),字季迪,元末明初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元末避難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明洪武元年(1368年),高啟應召入朝,被授與翰林院編修,負責纂修《元史》;朝廷欲授以戶部右侍郎的授予職位,高啟沒接受。後來放歸鄉里,以教書為生。
高啟有詩才,其詩清新超拔,雄健豪邁,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賦詩作《題宮女圖》詩:“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朱元璋以為是諷刺他,記恨在心。退休後長住蘇州,洪武六年(1373年)蘇州知府魏觀案發:魏觀將府衙修建在張士誠宮殿的遺址上,被御史張度污為“興滅王之基,開敗國之河”;魏被斫殺,高啟曾為魏觀撰寫〈郡治上樑文〉,其中“龍盤虎踞”等句觸怒朱元璋,一併被腰斬於南京,截為八段。景泰元年(1450年),徐庸搜集《缶鳴集》等遺篇,編為《高太史大全集》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