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級巡邏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龍江級巡邏艇是美國塔科馬造船公司(Tacoma Boarbuilding)生產的PSMM Mk5多用途巡邏艇(Patrol Ship Multi-Mission)。原定要出售給中華民國海軍8艘,其中第一艘在美國興建,第二艘之後交給台灣的中國造船公司生產。可是在興建第二艘之後,後續的訂單全部被取消,因此僅有兩艘在海軍服役,分別是龍江號(PGG601)與綏江號(PGG602)。這兩艘巡邏艇是中華民國海軍作戰艦艇噸位較大的飛彈巡邏艇。
目录 |
[编辑] 歷史沿革
1978年美國同意出售8艘PSMM Mk5多用途巡邏艇,其中第一艘在美國興建,然後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第二艘之後則在美國協助下由中國造船公司在台灣興建。可是在第二艘龍江號興建之後,剩餘的6艘建造合約遭到取消,取消的原因說法很多:
- 第一種說法是美國當時拒絕出售魚叉反艦飛彈給這些巡邏艇使用,因此台灣方面取消後續的合約。
- 第二種說法是因為美國知道這些巡邏艇將會使用雄風一型反艦飛彈。因此美國方面取消續建造的合約。
- 第三種說法是因為中船在興建綏江號的過程當中出現許多問題,進度始終落後,導致海軍對中船與艦造合約不滿意,在轉移生產海鷗級飛彈快艇同時,取消本級巡邏艇的後續生產合約。
1978年下半年,第一艘龍江號加入海軍服役,最初的艦艇編號為PGG582,在改隸屬海蛟大隊之後,艦艇編號改為PGG601。
第二艘綏江號在1976年開始興建,可是直到1981年年底才完工交艦,前後建造時間長達5年。綏江號目前也隸屬於海蛟大隊,艦艇編號PGG602。
[编辑] 艦上系統
[编辑] 動力系統
龍江級採用複合柴油燃氣渦輪(CODOG)推進系統,也就是船上裝有柴油引擎與燃氣渦輪引擎兩種不同的動力來源,可以分開或者是合併使用。(目前龍江艦僅有柴油引擎一種的動力來源)
柴油機3部是通用汽車(GM)公司生產的12V149 TI型,出力達到3600匹馬力。燃氣渦輪機是3具萊康明(AVCO-Lycoming)公司的TF-40A型,是由奇異(GE)公司的J79渦輪噴射發動機改良而來,總出力可達13800匹馬力。這是海軍第一次使用這種複合動力系統的艦艇。
[编辑] 作戰系統
龍江級採用武進一型戰鬥系統,也就是H930Mod2系統,不過和海軍的陽字號的武進一型系統有些許差別。兩者的差異在於龍江級的射控雷達只有一座RAN-11L/X,而非驅逐艦上的兩座。另外一項差異就是龍江級的平面搜索雷達改用HC-76型。
此外,綏江號的射控雷達改用HR-76C5,而非龍江號的RAN-11L/X。
作戰系統 | 龍江號 | 綏江號 |
戰鬥管理系統 | 武進一型 | 武進一型 |
對空搜索雷達 | SPS-58C | SPS-58C |
平面搜索雷達 | HC-76 | HC-76 |
射控雷達 | RAN-11L/X | HR-76C5 |
光電系統 | Mk35 | Mk35 |
電戰系統 | WD-2A | WD-2A |
[编辑] 武器系統
龍江級在艇首配備一門口徑76毫米的Mk75快砲,這門快砲與成功級巡防艦上使用的火炮相同。
在上層結構的後方,以兩兩配置的方式,共有4具雄風一型反艦飛彈發射箱。由於發射箱的體積比魚叉反艦飛彈的要大,可用飛彈數量少了4枚。
在船尾還有一門波福斯40毫米/70倍徑快砲。這兩門快砲可以在作戰系統控制下進行對空或者是對面目標射擊。
龍江號上有4具AV-2干擾火箭發射器,綏江號改用SMOC-4火箭,同樣也是4具。
[编辑] 性能諸元
全長 | 50.14公尺 |
舷寬 | 7.26公尺 |
最大吃水深度 | 3.05公尺 |
滿載排水量 | 240噸 |
最大速率 | 38節 |
最大續航距離 | 5000公里 |
艦上人員數量 | 軍官6名,士官兵32名 |
[编辑] 服役情形
龍江級飛彈巡邏艦在服役初期是海軍最神秘的艦艇之一。服役之初,能以超過35節的高速航行,同時裝備了H930系統與雄風一型攻船飛彈的龍江艦,有「小陽字號」的暱稱。一度盛傳軍方有意以此級艦,來取代陽字號,但是最後本級艦只生產了兩艘,並未實現這個願望。中華民國海軍很少公開這兩艘艦艇的資料和照片,報章雜誌上也看不到他們的蹤影。反而是在國外出版的刊物或者是海軍年鑑當中有這兩艘巡邏艇的資料,這也讓龍江級的服役經歷蒙上不少神秘的面紗,外界公開的報導與訪問反而比較集中在噸位較小但是數量較多的海鷗級飛彈快艇上面。這種現象,也許跟龍江級的兩艘船都曾經發生過機艙失火的事件有關。失火事件的起因,可能與齒輪箱容易過熱有關。龍江艦失火事件時,災情慘重,艦長本來已經下令棄船,不過在艦上官兵努力下,還是把船救回來,經過大修之後重新回到部隊執行任務。目前龍江號的燃氣渦輪機全數拆除,船上只留下柴油機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