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狼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10狼獾式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 |
|
M10狼獾式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 ![]() M10 Wolverine |
|
---|---|
主要設定 | |
乘員 | 5人(車長、駕駛、砲手×3) |
長度 | 6.83米(裝配22.41英呎火炮) 5.97米(裝配19.60英呎火炮) |
闊度 | 3.05米 |
高度 | 2.57米 |
重量 | 29.6噸 |
裝甲與武器 | |
裝甲 | 9 - 57.2毫米 |
主要武器 | 3英吋M1918炮 |
次要武器 | .50M2白朗寧機槍 |
機動性 | |
發動機 | 6046雙柴油引擎 375匹(276千瓦) |
懸掛系統 | 垂直渦輪 |
平地時速 | 51千米/小時 |
馬力/重量 | 12.5匹/噸 |
行動距離 | 300公里 |
M10狼獾式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M10 Wolverine)為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使用的一款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當時的美軍部隊一般都稱它作「TDs」(美軍當時以TDs一詞來稱呼所有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或「狼獾式」(Wolverine),而英國人則給它命名為「3in GMC M10s」,亦是它的官方名稱。
目录 |
[编辑] 概要
二戰初期,美軍為了彌補在步兵支援,以及突破敵陣兩方面上的不足,於是整編了一支專門對付敵軍坦克的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部隊。可是,最早期被編入這支部隊的,只是一些裝配了37毫米反坦克炮的卡車,或是一些使用75毫米野戰炮的M3半履帶車。而這支部隊後來投入北非作戰,以汲取實戰經驗。然而,在北非的實戰中,這支部隊的問題開始浮現--機動性及防禦力十分不足。為此,美軍開始研發新的武器以取代這支部隊。
[编辑] 發展
美軍早期研發的3in GMC T35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3in Gun Motor Carriage T35)就是M10的試作型。這款試作型使用了M6重型坦克那款圓形的開放式炮塔,並裝配一支3英吋口徑的火炮。此外,車身更以M4中戰車的外型作為藍本設計。同一時間,蘇軍新研發的T-34坦克在東線戰場取得極大成功,為3in GMC T35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的研發提供了靈感,所以3in GMC T35型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的裝甲厚度及主炮也和T34坦克十分相似。
後來,美國當局為它改進一部分的外觀及性能:車身的外殼加上了斜甲,而本來的圓形炮塔也被替換成五角形炮塔。這款經過改進的版本定名為3in GMC T35E1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1942年6月,這款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最終被更名為3in GMC M10,並開始投入生產。
[编辑] 構造及武裝
美國當局打算以這款驅逐戰車打擊敵軍坦克,以掩護步兵進攻。為此,它特別使用了M4中戰車的底盤,再配上開放式炮塔及一支白朗寧機槍,以加強支援步兵攻擊的效果。
此外,M10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的主炮也由本來的T12反坦克炮替換成3吋的M1918炮,比起同期M4中戰車的75毫米主炮更具打擊威力。後來,當局更為它配上M93火炮,威力更勝德國四號坦克,亦發揮了如德國88毫米防空炮一樣的貫穿力。可是,由於它所使用的炮彈過重,導致車身前後出現不平衡的情況。因此,研發當局為其車身後部添加負重,以平衡車身。
不僅車身重量分佈出現問題,它的炮塔部份也出現一些問題。由於它的炮塔和M4中戰車並不配合,造成需要手動迴轉炮塔的不便。針對這一點,有關當局曾經引入油壓動力迴轉裝置至車身內。但自M36積遜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登場後,所有M10驅逐戰車都停止採用這個裝置。
[编辑] 實戰
M10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為美軍在二戰中最著名的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在北非戰役中,它贏得了莫大的成功-它的M7主炮能夠在遠距離中貫穿德國坦克的裝甲。但是,它沉重的底盤無法為它帶來高速的行動。因此在1944年初,美國研發了M18地獄貓式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以彌補M10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的不足。在戰爭後期的諾曼底戰役中,由於M10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的主炮無法打穿德國豹式坦克的前甲,所以M10的位置逐漸由M36積善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所取代。雖然如此,M10驅逐戰車仍然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它仍然在部隊中服務,直至戰爭結束。而在對日本的太平洋戰爭中,M10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仍然負責執行傳統的步兵支援任務。可是,日軍採取的包圍戰術,令裝甲薄弱的M10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比起全副裝甲的坦克更易受損。而M10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那個開放式的炮塔也成為敵步兵攻擊的弱點,敵步兵往往把手榴彈丟進炮塔內,令戰車炸毀;而且,它的炮塔採用手動式轉動設計,要把炮塔轉一圈(360°)時,需要兩分鐘之久,為作戰帶來不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美軍外,大約有54架M10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被運往蘇聯,以輔助蘇聯紅軍對德作戰。除此之外,更有一部份M10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被撥為自由法國的軍隊麾下,協助法國人復國。
[编辑] 派生型號
型號 | 說明 | ||
3in GMC T35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 | 以M4中戰車為底盤的試作型號 | ||
3in GMC T35E1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 | 以柴油發動機驅動的型號 | ||
3in GMC M10A1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 | 以汽油發動機驅動的型號 | ||
17pdr SP.「亞奇遼斯」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 | 使用英國「螢火蟲戰車」配備的主炮 | ||
M35履帶車 | 把M10zh-cn:坦克歼击车;zh-tw:驅逐戰車的炮塔拆除後,用作牽引重型火炮的型號 |
[编辑] 參考資料
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裝甲戰鬥車輛 |
---|
輕型坦克 |
M2輕型坦克 | M3/M5斯圖亞特 | M22蝗蟲 | M24霞飛 | 瑪蒙-哈寧頓CTLS |
中型及重型坦克 |
M2中型坦克 | M3李/格蘭特 | M4雪曼 | M26潘興 |
自走炮 |
M7牧師 | M8偵察車 | M12自走砲 | M40 GMC M3自走砲 | M16半履帶 | M5自走砲 |
驅逐戰車 |
M10狼獾 | M18地獄貓 | M36積遜 |
裝甲半履帶車 |
M2半履帶 | M3人員運輸半履帶 M4迫擊砲運輸半履帶 | M5人員運輸半履帶 | T30半履帶 |
兩棲車輛 |
登陸履帶車輛 | DUKW |
裝甲車 |
M8灰狗 | M3偵察車 | M20高速斥候裝甲車 T17獵鹿犬 | T18獵豬犬 |
實驗性車輛 |
M38獵狼犬 | T1/M6重型坦克 | T-28坦克/T-95 GMC T14突擊坦克 | T29重型坦克 | T20中型坦克 | T7戰鬥車 T-16 | T-3半履帶 | T54自走砲 | T40/M9驅逐戰車 T-19 | T35 | 8吋自走榴彈砲T84 | T92自走榴彈砲 T7輕型坦克/M7中型坦克 | T88自走砲 |
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產的裝甲戰鬥車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