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T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VOT,英文全稱爲voice onset time,中文有「嗓音起始時間」「濁音起始時間」「發聲起始時間」「聲帶震動起始時間」等各色繽紛的譯法,大抵翻譯僅襄闡釋不做正名,稱呼提舉處多直引字母縮略形VOT。VOT的具體含義也不完全與字面吻合,其實際所指爲:某一輔音從除阻的一刻到聲帶開始震動,中間所經過的時間。
三種主要的塞音發聲類型可以從VOT角度進行分析:
- 單純的不送氣的無聲(非響音的)塞音,有時也稱作無聲爆破音——中文習稱爲全清音。其VOT長度等於或近似於零,也就是說幾乎在阻礙消除(除阻)的同時,後接的響音(比如元音)即開始發音。(好比塞音[t],如果其消退時間爲15ms,或者如塞音[k],30 ms,則認為它們是無聲爆破音)
- 後接響音的送氣塞音,其VOT比全清音的要長,稱作爆破VOT。爆破VOT的長度是衡量送氣程度的實用指標:VOT越長,送氣就越強。比如,在強送氣的納瓦伙語[1]中,送氣的持續時間是英語的兩倍:[kʰ]的VOT值兩者分別爲160ms 和 80ms,而英語不送氣[k]的VOT卻只有 45ms。另一些語言中也有比英語更弱的送氣音。概括地說,以軟顎塞爲例,不送氣[k]的典型VOT在20-30 ms之間,弱送氣的的參考值爲50-60 ms,中等送氣[kʰ]平均約爲80-90 ms,而擁有超過100 ms 甚至更長VOT的音則視作強送氣音。呼吸音,通常也稱作送氣濁音,為了將VOT用作分析濁送氣音的指標,須將VOT中的O——Onset:起始——理解爲開始發呼吸濁音[ɦ]的一刹那。當然,送氣輔音不一定都有後續的響音,但VOT是以響音的起始來定義的,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送氣的強度是不能用VOT來衡量的。
- 濁塞音的出奇之處在於它擁有小於0的VOT值,VOT的負值意味著,聲帶在阻礙消除之前就開始了震動。術語完全濁塞音是指聲帶恰好在阻塞剛剛形成的一刹那開始震動,而不完全濁塞音則是指在阻塞保持階段中的某一時刻聲帶開始震動。
由於送氣和有聲(聲帶震動)都不是絕對的概念,允許有不同程度的中間值存在,所以我們常常會用相對的術語「強」(fortis)和「弱」(lenis)來描述呈二元對立的兩個輔音系列。將VOT高的界定爲「強輔音」,將VOT低的界定爲「弱輔音」。當然,強弱都是相對而言的,不同的語言裏強弱的涵蓋可以迥乎不同。
清濁對立可以應用於所有類型的輔音,而送氣卻是塞音和擦音纔有的特徵。
不同語言中VOT的相對差別. | ||||||||
---|---|---|---|---|---|---|---|---|
VOT | 實例 | |||||||
(強) | 強送氣 | 特領吉語[2] | 納瓦伙語, 朝鮮語 | |||||
↑ | 中等送氣 | 英語 | 粵語 | 泰語, 亞美尼亞語 | ||||
弱送氣 | 納瓦伙語, 朝鮮語 | |||||||
不送氣 | 粵語 | 特領吉語 | 朝鮮語 | 西班牙語, 南部日語 | 泰語, 亞美尼亞語 | |||
↓ | 不完全濁音 | 英語 | ||||||
(弱) | 完全濁音 | 西班牙語 , 南部日語 | 北部日語 | 泰語, 亞美尼亞語 |
[编辑] 參考文獻
- Taehong Cho and Peter Ladefoged, "Variations and universals in VOT". In Fieldwork Studies of Targeted Languages V: UCLA Working Papers in Phonetics vol. 95.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