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编辑] 三藩
清朝初年,由於順治、多爾袞等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將漢人降將有功者分封管理一些南方省份:
- 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
- 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
- 耿仲明封靖南王,镇守福建,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鎮守的省份權力甚大,遠超過當地地方官員,並擁有直屬軍隊、可調整稅賦等。
- 鄭經→台灣之首領,亦參與此叛亂。
[编辑] 撤藩缘由
吴三桂节制云、贵两省督抚,得順治允,可自授除文武官员,号为“西选”。平西藩一年消耗军饷数百万两,财政收支中央授權調配。有垄断盐井、铜矿之利,所铸之钱时称“西钱”。平西藩經清廷授意,有通使达赖喇嘛之責,保互市茶、马之業。部下将士多李自成、张献忠餘部,勇健善鬥。其餘两藩也享特許,得以在地方專權。
[编辑] 三藩之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藉詞下令将三藩俱撤回山海关外。
吴三桂率先举兵叛乱,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分兵陷湖南、四川。耿精忠(耿继茂之子)、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先后响应于福建和广东,广西孫延齡、陕西王輔臣亦反,吳三桂急派其得力大將左都督王屏藩出漢中支援;西戰場形勢趨於嚴峻。康熙帝集中主力南征吴三桂,同时停撤平南、靖南二藩。
自康熙十五年(1676年)起,战场形势开始有利于清军,陝西的王輔臣與清廷對峙三年之後,終於接受康熙的招撫,耿精忠势穷乞降,尚之信也继而降清。吴三桂占领湖南后,未趁王輔臣之響應,溯江北上,坐失战机,而清军则贯注全力,收复湖南大片土地。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大封百官诸将。当年秋,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清大將軍察尼趁機取岳州(今湖南嶽陽),克辰龍關。大將軍安親王岳樂克湖南長沙,大將軍簡親王喇布復衡州,傅宏烈等部收復桂林,甘陝清軍克復漢中、重慶、成都。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吳世璠再逃昆明。至此湖南、贵州、广西、四川等沦陷各省次第光复。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遠平寇大將軍趙良棟、彰泰、賴塔等從蜀、黔、桂三路入雲南,佔五華山,圍昆明城,城內糧食不繼,文武大臣紛紛投降。十月攻破昆明,吴世璠绝望自杀。
至此历时8年,蔓延10省的三藩之乱才平定下来。三藩之乱的平定,穩固了滿清政局、治理中原,以及往後康雍乾三帝疆域的拓展,“康乾盛世”也由此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