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什么是条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维基百科上,条目包括百科全书文章和目录索引(例如列表,年表等)。条目是百科全书的最基本单元,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成载体单元。
在Special:Allpages上有所有的条目的一个列表。
目录 |
[编辑] 不是条目的页面
条目不包括任何指定了名字空间的页面:
- 维基百科页面(例如Wikipedia:统计以及它的对话页Wikipedia_talk:统计)
- 讨论页面内容的对话页(例如talk:中国)
- 特殊页面(例如最近更新页面Special:Recentchanges,参看wikipedia:特殊页面)
- 用户页(例如用戶Shizhao的頁面會是:user:shizhao以及用户对话页user_talk:shizhao)
- 图像描述页(例如Image:Miwiki the ant.png以及它的对话页Image talk:Miwiki the ant.png)
- 用来定义系统界面的MediaWiki页面(例如MediaWiki:Disclaimers以及它的对话页MediaWiki talk:Disclaimers)
- 帮助页面(例如help:帮助以及它的对话页Help talk:目錄)
- 分類頁面(例如Category:維基百科以及它的对话页Category talk:維基百科)
这些页面的背景是彩色的,以区别于白色背景的条目页。
[编辑] 条目的计算方法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页面都算是一个条目,例如:
在站点统计中有维基百科软件自动计算的条目数,在首页上也有显示。(用这个命令{{NUMBEROFARTICLES}}可以显示维基百科软件统计的条目数。)
现在Wikipedia软件规定:不包含重定向页的所有白色背景的条目,只要页面上含有一个wiki链接到存在的条目(例如[[中国]])就算是一个条目。由于现在的维基百科软件不能自动发现消歧義页和短条目,因此他也算是一个条目。
参看Wikipedia:命名常规了解如何命名一个条目的标题,在Wikipedia:保護的頁面上列出了被设置为只读保护的页面,这些页面只有管理员才能编辑。
[编辑] 条目的撰写
这里不讨论索引列表一类条目的编写
[编辑] 原则
作为一条百科全书的条目,它应遵循一些原则,这些原则是在其他许多的百科全书的编写中都存在的,是一些共通的原则:
- 通俗易懂
- 深入浅出
- 名词术语规范
另请参看Wikipedia:版权信息、Wikipedia:不适合维基百科的文章
[编辑] 条目的规范化
参看中文官方译名
- 汉语拼音,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1982年承认为国际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读音拼写规则可以采用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8年7月1日公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标准GB/T1 6159-1996)。汉语的读音标准,可以参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播电视部1985年12月27日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中国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前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标准。(未找到)
- 计量单位: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 地名
- 中国地名:可以参考中国地名网
- 外国地名:有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的《外国地名译写通则》可以参考。并可参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编辑出版的《世界地名录》和知识出版社1988年编辑出版的《世界地名译名手册》(均未找到)
- 外国人名,可参照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没有找到)
条目的开始应用一两句话概括性的简单解释这个条目,其后应该对此条目详细解释,其中应该尽量包括条目名称的由来、发展历史,现在的观点和理论等。请参考Wikipedia:中性的观点、Wikipedia:格式指南、Wikipedia:表明出处
参考文献:
- 胡人瑞,怎样使综合性百科全书满足读者需求——欧美日本百科全书编纂经验一瞥,编辑学刊,1996年03期,p50-54页
- 刘伯根,百科全书的编纂与标准化,辞书研究,1999年01期,43-48
[编辑] 如何創建條目
- 請參見:创建新页面
[编辑] 参见
页面分类: 维基百科常见问题解答 | 维基百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