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定位系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是歐盟一個正在建造中的衛星定位系統,有「歐洲版GPS」之稱,也是繼美國現有的「全球定位系統」 (GPS) 及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外,第三個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統,預計會於2010年開始運作。
建造此系統的目的有以下幾點:
目录 |
[编辑] 歷史
2003年5月26日,歐盟及歐洲航天局通過了伽利略計劃的第一部分,包括於1999年從法國、德國、意大利及英國四國各自提出的不同概念中,經四國的工程師將之整合而成的共同概念設計。該系統主要是供民用,與設計作軍事用途的GPS系統不同,因美國保留可限制GPS的信號強度、準確度,以及把整組系統關閉的權力,因此當美國介入某場重大戰爭,民間有可能無法使用GPS。還有,美國政府是於2000年才開始放寬民間使用GPS系統的限制。理論上,歐洲的伽利略系統是不會把系統資源全部抽起作軍事用途,並會提供比GPS更準確的結果,到系統完工開放時,將會開放予全球的軍民共同使用。
歐洲委員會在為系統的下一部分作安全注資時遇上了麻煩,當時一些歐洲國家出現經濟衰退,在注資時也格外小心。在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美國政府大力反對歐盟的伽利略計劃,揚言當美國採取軍事行動時,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只會令GPS系統的「開關掣」形同虛設。至2002年1月17日,伽利略計劃一名發言人表示在美國的壓力下,使伽利略計劃「接近死亡」。
幾個月後,事件出現戲劇性轉變,美國政府對「伽利略計劃」態度開始心軟,而歐盟成員國認為它們也應擁有自己的定位及計時系統,至2002年底,計劃獲得不少成員國的認同及支持,也因此出現了過度注資,成為了歐洲航天局要面對的新難題,就是如何去減低成員國的注資。
2003年3月20日,美國聯同另外三個國家開始進攻伊拉克,使得歐盟加速去研發一組不受美國控制的定位系統。
歐盟及歐洲航天局於2002年3月接受了計劃的注資,並在2003年5月26日作總結報告,至2005年年底,其資金為11億歐元。該系統將使用30顆人造衛星,會於2006年至2010年間陸續發射升空,並將於2010年供民間使用。系統的總耗資將達30億歐元,包括在地球上的控制中心等內部架構,它們將會於2006年至2007年間建造。所需資金當中,將有近三分之二是來自私營公司及投資者,其餘三分一將由歐盟及歐洲航天局撥出。在系統開放使用時,使用支援伽利略的接收裝置將可使用,另外系統將提供收費的增值服務,包括免費服務沒有的加密數據、準確度及頻寬更高。
2004年6月,歐盟通過系統使用頻率的標準,將採用美國的「二進位偏置載頻1.1」標準,使歐美雙方軍力均可互相攔截對方系統的信號,從而無需把整組系統關掉。
2005年12月28日,格林尼治时间清晨5点19分,“伽利略”系统的首颗实验卫星“GIOVE-A”由俄罗斯“联盟-FG”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
[编辑] 國際參與
中國於2003年9月加入「伽利略計劃」,並將在往後幾年間投資2.3億歐元。
2004年7月,以色列與歐盟簽訂協議,成為「伽利略計劃」的合作伙伴。
2005年6月3日,歐盟與烏克蘭草簽了一份協議,讓烏克蘭加入「伽利略計劃」。
9月7日,印度也與歐盟簽約,加入「伽利略計劃」,參與建設基於歐洲同步衛星導航覆蓋系統 (EGNOS) 的區域增強系統。
2006年9月9日,韩国同欧盟签订了有关韩国参与伽利略计划的协定。[2]12月12日,欧盟与摩洛哥签署了伽利略计划的合作协议。[3]
除此之外,不少國家如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挪威、巴基斯坦、俄羅斯等,也有可能加入「伽利略計劃」。
[编辑] 政治因素
由於伽利略系統能達到一流的水平,因此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政治工具,歐盟可以「伽利略」,向美國及其GPS系統宣讀「政治宣言」,與美國劃清界線,獨立於它們之外。畢竟GPS系統原是供軍事使用的,在2000年以前,民間使用還是受到限制的。不少「伽利略」支持者認為,民用設施諸如飛機升降及導航,不應只依賴美國的GPS。
[编辑] 系統概述
[编辑] 衛星
- 數量: 30顆
- 離地面高度: 23,222公里 (MEO)
- 三條軌道,56°傾角 (每條軌道將有九顆衛星運作,最後一顆作後備)
- 衛星壽命: 12年以上
- 衛星重量: 每顆675公斤
- 衛星長闊高: 2.7m x 1.2m x 1.1m
- 太陽能集光板闊度: 18.7m
- 太陽能集光板功率: 1500W
[编辑] 服務
「伽利略系統」將提供以下四種導航服務:
- 開放服務 (Open Service)
- 商業服務 (Commercial Service)
- 公共規範服務 (Public Regulated Service)
- 生命安全服務 (Safety of Life Service)
[编辑] 參見
- 多時段定位法 (en:Multilat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