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cn:克什米尔公主号;zh-tw:喀什米爾公主號;zh-hk:喀什米爾公主號
zh-cn:克什米尔公主号;zh-tw:喀什米爾公主號;zh-hk:喀什米爾公主號(Kashmir Princess)是印度航空公司的一架洛歇星座型(Constellation)民航機,註冊編號VT-DEP。1955年4月11日,zh-cn:克什米尔公主号;zh-tw:喀什米爾公主號;zh-hk:喀什米爾公主號執行包機任務,從北京經香港飛往印尼耶加達,原定乘載中共代表團前往萬隆參加亞非拉會議。在香港啟德機場停留期間,國民黨特務成功潛上飛機放置定時炸彈。飛機在接近印尼海岸時爆炸,機上除三名機員生還外,十一名乘客及五名機組人員罹難。
1955年4月,多個在二次大戰後獨立的國家在印尼召開亞非拉會議,北京政府亦獲邀參加。由於當時北京並沒有能夠飛往外國的民航機,因此向印度航空公司租用四引擎的民航機zh-cn:克什米尔公主号;zh-tw:喀什米爾公主號;zh-hk:喀什米爾公主號,作包機服務運送代表團成員,經香港前往印尼耶加達,然後再往萬隆出席會議。原定會乘搭包機者包括總理周恩來。台灣的國民政府情報機構“國防部保密局”(即原軍統局,現為軍事情報局)得悉後,決定在香港向包機放置炸彈。保密局在香港的特工,以港元五十萬(一說為六十萬)徵募得一名在機場負責飛機清潔的工人周駒行事。
與此同時,中共亦收到國民黨準備向包機放置炸彈的情報。北京除了透過新華社香港分社向香港政府交涉外,亦向航空公司提出加強保安。原定乘坐包機的中共代表團主要成員,都沒有上機。周恩來改變行程,與代表團成員先前往緬甸,然後用另一印航包機“空中霸王”前往印尼。最終登上zh-cn:克什米尔公主号;zh-tw:喀什米爾公主號;zh-hk:喀什米爾公主號的十一人多數為工作人員,包括新華社記者及攝影人員,另外有一名越南代表團工作人員,以及兩名外國記者。另外當時之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黃作梅亦在機上。
4月11日中午11時20分,zh-cn:克什米尔公主号;zh-tw:喀什米爾公主號;zh-hk:喀什米爾公主號由北京飛抵香港啟德機場。雖然事先已有情報,機場內加強保安,但周駒仍然成功將經過偽裝的計時炸彈帶上飛機,並將之裝置在機艙內右面接近機輪的隱蔽處。飛機停留一小時後離開香港飛往印尼耶加達。下午六時半左右,zh-cn:克什米尔公主号;zh-tw:喀什米爾公主號;zh-hk:喀什米爾公主號發出求救訊號,機長指聽到爆炸聲,機艙內有煙,第三號發動機起火。飛機試圖在水面迫降,但液壓及電力系統失靈,而且濃煙進入駕駛艙。最終飛機下水時機翼先著水,撞毀在印尼對開海面,距離耶加達只有一小時半的航程。機上除三名機員獲救外,其餘十六人罹難。
事件發生後,北京方面向港英政府提出照會,指港府在事先得到警報下仍未能夠保障飛機安全,負有責任,要求嚴辦兇手。經過調查,最後放置炸彈之周駒於1955年5月18日逃往台灣[1]。港府發出通緝令但無法引渡其回港。而事件在香港的主謀,國民黨特工趙斌成則因為證據不足而不被起訴,只被驅逐回台灣了事。
台灣事後檢討該事件,認為是情報洩漏導致。
[编辑] 11名遇难者名单
解密档案显示共有11名中外人士遇难,其中包括8名中外记者。
沈建图 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
黄作梅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李丙衡(李平)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记者
杜宏 广播事业管理局对外广播部副主任
郝凤格 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员
钟步云 总理司机
石志昂 对外贸易部三局副局长
李肇基 外交部情报司科员(拟提副科长)
王明芳 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
严斐德 奥地利记者
斯塔来茨 波兰记者
[编辑] References
[编辑] 外部連結
- (英文) ASN航空意外資料庫(英文)
- (中文) 新华网 追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