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土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凍土層(Tundra),亦作凍原或苔原,語出薩米語tūndra(tundar的屬格),意思是「無樹的平原」。在自然地理學指的是由於氣溫低、生長季節短,而無法長出樹木的環境;在地質學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中國的青藏鐵路就有一段路段需要通過凍土層。工程師需要透過多種方法去使凍土層的溫度穩定,以避免因為凍土層的轉變而使鐵路的路基不平,防止意外的發生。
凍原依據其地理位置,可分為以下三類:
- 北極凍原、
- 南極凍原和
- 高山凍原。
無論哪一類凍原,佔優勢的植物都是草、苔蘚和地衣。在森林和凍原之間的過渡地帶稱為樹木線。
在地質學裡有一門專科叫作凍土學,專門研究有關凍土層的地質特性。
[编辑] 參看
- 永久冻土
- 岩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