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淵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中國清朝時軍人。
早年曾参加天地会,后在滇桂边境组织地方武装黑旗軍。后黑旗军受到清军进攻,被迫进入越南。在法国入侵越南后,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抗击法军,战功显著,被越南國王任命为「三宣正提督」,一等義勇男爵。刘永福之父死后,越南阮朝曾发给刘永福之父诰封文书,表彰其对法作战的功绩:「承天兴运:皇帝制曰:朕惟臣子致身之义,资事父以事君。朝廷锡类之恩,寓劝忠于劝孝揆礼之称,缘情而推。尔原报捐监生,故刘以来乃领兵权,充三宣军次副提督,刘永福之父,完此秉彝,食乎旧德。处家乐于善事,爱子教以义方,肆余庆之所钟,有乃郎之能仕,宜加显号,用发幽光。可赠为中顺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锡之诰命。于觑!克享其隆,既有光于泉壤,尚笃其庆,以长揖于国恩。懿厥潜灵,服此休命。嗣德三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刘永福在中法越南之战结束后奉命回国,被迫解散黑旗軍。在广州担任总兵时将黄飞鸿招致麾下担任武术教练。在甲午战争开始后又被清廷派往台湾協防擔任台灣的台灣鎮總兵,並重組黑旗軍。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士紳為抵抗日本統治,成立台灣民主國,劉永福任大将军,在台北陷落後仍一直堅持抵抗,是为乙未戰爭。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與統領丘逢甲逃往厦门之后,劉永福在台南再度成立台灣民主國,臺灣民眾要求以總統印綬交給劉永福,但劉永福不接受,仍稱幫辦。台南士紳設議會,他發行鈔票,籌軍餉,向張之洞等人求援,未獲支持。而且劉永福派遣使節告急並電中國沿海督撫乞助餉,但無人接應者。劉永福乃與日軍談和,未成。
最後日軍逼近臺南城時,劉永福逃至城外港邊的安平,化妆乘英國籍輪船「塞里斯號」逃回中國。地方士紳郡龍無首,最後推舉英國牧師巴克禮協助日軍和平入城,免於干戈。
光緒二十八年,刘永福任广东赐石镇总兵。辛亥革命后,曾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刘永福要求重上战场。1917年1月,病卒。
臺灣移交給日本之際,流傳於坊間的新聞畫報,描述劉永福擄獲樺山資紀。雖然此事與事實相反,卻也凸顯出劉永福在當時的聲望。
前任: 萬國本 |
台灣鎮總兵 1895年上任 |
繼任: 無 |
前任: 唐景崧 |
台灣民主國 | 繼任: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