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talk:删除投票和请求/删除标准相关讨论存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页面是讨论内容存档,请不要继续留言,留言请至Wikipedia talk:删除投票和请求。
目录 |
[编辑] 滥用删除投票了
其实很多条目是百科全书要收录的,写的差不能成为删除的理由。我的意见是宁愿保留有潜力的条目,也不要删除。我们还有Wikipedia:值得关注的页面呀!Wikipedia:删除守则中也说“一般来说,只有新建的错误页面(例如一段随便输入的文字)才会被删除,另外,如果一篇文章全部侵犯了版权,经过确认后也会被删除”。我想我们更多应该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保留条目,而不是删除条目。这也是我当初提出这个页面的想法。--Samuel 06:55 2004年3月18日 (UTC)
- 同意Samuel的看法。但每次新闻报道之后,都会有大量的测试条目和低素质条目涌现,让人招架不过来。我们的管理员有好些也不经常来呀。--Mountain(Talk) 07:00 2004年3月18日 (UTC)
-
- 乱写的东西可以删掉(例如“2月3日是我的生日!”之类的),但是下面的条目应该考虑:
- 不要把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兔尾巴提交删除,而把没有意义的条目提交删除。
- 不要把将需要很多功夫进行编辑的文章删除,把他们列在值得关注的页面中。或者添加一个警告,例如“中立性有争议”。
- 不要把重定向页提交删除,除非有它引起的麻烦超过它的好处。
- 列出您认为将永远不会变成百科全书条目的页面,例如一些更适合于字典的条目。
- 不要把原内容的条目提交删除,而是用外部链接的方式,并注明兔尾巴。
- 不要把带有倾向的文章提交删除,而在文章上部注明“中立性有争议”。
- 把您认为没有用处的孤立图像列入投票中。
- 可以快速删除的条目仅包括:
- 没有实际内容或纪录的文章(例如“adfasddd”);
- 测试页面(例如:“这是一个测试。”);
- 纯粹的破坏;
- 非常短的文章,没有定义或内容。(例如:“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创建了工厂和庄园。并且,顺便提一下,他的妻子也很好。”);
- 恢复先前已经删除的内容;
- 在被禁封后,只由被禁封用户一个人编辑的文章。当然,这个条件有争论性。
- 管理员出于技术原因,对下列条目也可以考虑删除:
- 删除一个没有历史纪录并且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重定向页,以便把其他一篇没有争论的文章移动到这里;
- 临时删除一个页面以便剪切移动后合并历史;--Samuel 07:12 2004年3月18日 (UTC)
这个办法更周全--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7:30 2004年3月18日 (UTC)
广东同性恋文化 建议删除--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17:45 2004年4月2日 (UTC)
删除的理由是什么?queer
有没有打算删除Special:Shortpages内,还未有内容的条目? -- Hello World! 08:32 2004年12月3日 (UTC)
[编辑] 成為維基百科傳記的標準
看見經常出現「xxx算不算名人 」的問題,所以從英文維基翻譯了Wikipedia:成為維基百科傳記的標準,原文是一個標準提議(Proposed Standard)。觀迎討論修改。在正式成為大家認同的方針前,希望亦可以有指導作用。 Peterpan 21:20 2005年4月14日 (UTC)
[编辑] 条目“重要性”问题
这几天我很关注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发现很多被提交删除投票的条目给出的理由是“重要性不足”。例如一个只有几个人还没有注册的公司,一个网站,一些人的传记等等。我认为:
- “重要性”的要求太过分了,应该借鉴英文维基的“notability”,暂时翻译成“知名度”。在en:Wikipedia:Notability中,“知名度”定义为:“A topic has notability if it is known outside of a narrow interest group or constituency, or should be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 importance or impact.”即“圈外人士也知道的主题具有知名度,或者由于其重要性而应该被圈外人士知道。”注意,这里“知名度”比“重要性”低。所以我认为对条目的要求是“知名度”,而不应该是“重要性”。
- 对于以“知名度不足”提出删除申请的条目,不应该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处理。只要有人(除作者本人)听说过,就予以保留。这个也是在英文维基看到的。en:Wikipedia:Articles_for_deletion/Log/2006_March_8中en:Sapphicerotica的投票,就是知道的人举手,不知道的人不要吱声。
总之,我希望放宽删除规则,明确删除标准,使更多冷门知识存在。-无名无形 02:45:02 2006年3月8日 (UTC)
- 同意你的看法,我将酌情对条目内容符合标准,但是我自己没听说过也google不到的条目,不投删除票--Ranmin 03:08 2006年3月8日 (UTC)
- 没想到我的意见和吉米·威尔士暗合,参见Wikipedia:重要度,虽然我不喜欢把他像神一样供着。-无名无形 15:00:42 2006年3月9日 (UTC)
- 同意,絕對是要求太過份了,我認為wiki的優點就是網上可以容納比一般更多得多的資訊,我不認為一頁就頂多幾kb的文會浪費多少地球的資源,英文wiki有1百萬條,日本有20萬條,中文只有6萬條。我認為條目再多只要分類得好根本不會對wiki有所影響。而且很多提出删除的"重要性"理由都是主觀性的,對你沒有重要性的不等於對別人沒重要性,像金字塔對我沒重要性那是不是應該删除呢,真的是那樣就什麼都不用寫了。來wiki查就是希望查到一些別的地方找不到的冷门知识,如果我要找的是大英百科全書上都有列印的有名人事有名事件那我還來wiki做什麼呢...--Onsf 20:33 2006年4月27日 (UTC)
[编辑] 条目“重要性”问题
这几天我很关注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发现很多被提交删除投票的条目给出的理由是“重要性不足”。例如一个只有几个人还没有注册的公司,一个网站,一些人的传记等等。我认为:
- “重要性”的要求太过分了,应该借鉴英文维基的“notability”,暂时翻译成“知名度”。在en:Wikipedia:Notability中,“知名度”定义为:“A topic has notability if it is known outside of a narrow interest group or constituency, or should be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 importance or impact.”即“圈外人士也知道的主题具有知名度,或者由于其重要性而应该被圈外人士知道。”注意,这里“知名度”比“重要性”低。所以我认为对条目的要求是“知名度”,而不应该是“重要性”。
- 对于以“知名度不足”提出删除申请的条目,不应该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处理。只要有人(除作者本人)听说过,就予以保留。这个也是在英文维基看到的。en:Wikipedia:Articles_for_deletion/Log/2006_March_8中en:Sapphicerotica的投票,就是知道的人举手,不知道的人不要吱声。
总之,我希望放宽删除规则,明确删除标准,使更多冷门知识存在。-无名无形 02:45:02 2006年3月8日 (UTC)
- 同意你的看法,我将酌情对条目内容符合标准,但是我自己没听说过也google不到的条目,不投删除票--Ranmin 03:08 2006年3月8日 (UTC)
- 没想到我的意见和吉米·威尔士暗合,参见Wikipedia:重要度,虽然我不喜欢把他像神一样供着。-无名无形 15:00:42 2006年3月9日 (UTC)
移动完毕。-无名无形 06:29:18 2006年3月13日 (UTC)
-
- 其實稍早我就曾提議過對於冷門條目應該要以投票議定的方式決定其去留(這比較接近Notability那篇中的說法),而非制訂一個量化標準來衡量(這比較接近Importance那篇中的說法)。參考上面的意見,我提出下面這個初步的構想:當一個冷門條目被新增在維基百科上,任何用戶都有權利糾舉它並將它提報到收錄與否專用的檢討頁面上(相關的告示模板等機制當然要準備好),當一個條目被列到此檢討頁後,將進入下列的兩個層面:一、作者(或支持此條目應該收錄者)的自行舉證--他們可以主動提出條目主題曾在任何公開發行的著作品上被提及的紀錄,此舉主要的目的是在後續的投票檢討時可以提高被通過的機率,但提出與否並不直接決定收錄與否,一些關鍵性的證據,例如條目主題被收錄在如大英百科全書等這類有權威性的出版品中,或曾在某本雜誌上擁有相當篇幅的報導,理論上應該足以保送這條目順利過關被收錄;二、仿效新條目推薦的投票,被提出檢討的條目要獲得足夠數量的支持才能夠通過檢討,不過,就如同上面無名無形兄提到的,這種檢討應該是聽到過的人舉手,沒聽過的人禁聲,我建議這種檢討不要設置反對票的存在,只要在作者以外有五個支持票就算通過,畢竟投票「我沒聽過這事物」跟不投支持票,在此檢討中意義上是一樣的。以維基百科的參與者眾多再加上大家的博學多聞,如果一個事物找不到五個人聽過,那還真的是微不足道到一個境界才有可能呀!
- PS.以上的提案只是針對一個條目「是否該被收錄」而設置,但我認為關於重要性(Importance)的檢討,還是有其他面向的意義存在。舉例來說,如果某個事物的確有相當知名度而被五個以上的維基人知悉,但關於它的資料實在太少並不足以獨立成文,那麼它到底該單獨成文或收錄於上一級的母條目中,這是還可以檢討的,只是此檢討應與上面的投票分開,是不同層面的議題!--泅水大象 訐譙☎ 07:53 2006年3月13日 (UTC)
- 我是觉得很多冷门条目就这样被删除了不仅很可惜,而且这样的删除还会伤害很多新手和其他参与者。-无名无形 10:50:27 2006年3月13日 (UTC)
- 那是要設立將刪除的條目分流到新區研究重要性的意思嗎?--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0:55 2006年3月13日 (UTC)
-
-
-
-
- 想在同一個檢討區裡面使用兩種不同的投票規則,下場就是混亂成一團亂七八糟沒人分得出哪種投票該怎麼投,因此強烈建議別這麼做!關於支持票的最低要求是五人三人還是一個人就好,這點可以討論。分成專用頁面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依照需要將投票檢討期延長,但如果是跟刪除投票列表混在一起,那就非得跟著使用七天之內支持不足就刪除的規則,反而更容易稍縱即逝。還有,刪除投票的nature跟知名度檢視是正好顛倒的,刪除投票是提報之後除非有人反對刪除,否則予以執行,而知名度撿視則是提報之後除非獲得足夠支持,否則刪除,因此投票人數多寡是不能拿來相提並論。我相信只要規則講清楚,人氣的問題不用太過擔心!--泅水大象 訐譙☎ 03:10 2006年3月14日 (UTC)
-
-
-
以前的讨论产生过这样一个模板Template:MAIR--Wikijoiner 04:45 2006年3月14日 (UTC)
- 同意泅水大象的建议,那就先定一个题目吧。Wikipedia:删除候选/知名度不足如何?我希望先制订规则:第一,只能投保留票。第二,被讨论条目暂时保留n天进行讨论。第三,在n天结束后如果有至少m票则保留,否则删除。第四,被保留的条目在其讨论页中说明投票过程。第五,投票门槛(至少见习编辑?)。大家觉得如何?-无名无形 23:48:59 2006年3月14日 (UTC)
-
- 確實?!要真的實施了?!^o^Stewart~惡龍->講! 10:34 2006年3月28日 (UTC)
- 没有很多人表态,不敢擅自行动。-无名无形 05:01:43 2006年3月30日 (UTC)
- 確實?!要真的實施了?!^o^Stewart~惡龍->講! 10:34 2006年3月28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