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通 | |||
---|---|---|---|
序号 | 书名 | 作者 | 卷數 |
1 | 通典 | 唐·杜佑 | 200 |
2 | 通志 | 宋·郑樵 | 200 |
3 | 文献通考 | 元·马端临 | 348 |
4 | 续通典 | 清·嵇璜、刘墉等 | 150 |
5 | 续通志 | 清·嵇璜、刘墉等 | 640 |
6 | 续文献通考 | 清·张廷玉 | 250 |
7 | 清朝通典 | 清·嵇璜、刘墉等 | 100 |
8 | 清朝通志 | 清·嵇璜、刘墉等 | 126 |
9 | 清朝文献通考 | 清·张廷玉 | 300 |
10 | 清朝续文献通考 | 近代·刘锦藻 | 400 |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
其中《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稱為“三通”,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最有价值。《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這三部書稱為“續三通”,《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獻》通考則為“清三通”。後人將「三通」、「續三通」、「清三通」合在一起,稱為「九通」。再加上《清朝續文獻通考》,則合稱為“十通”。「清三通」加上《清朝續文獻通考》,又稱為「清四通」。
“十通”系统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发展。“十通”再加上彙編某一朝代各項經濟、政治、社會制度的會要,如《唐會要》、《宋會要》等,統稱為“典誌”。
三通之續修,始於《續文獻通考》,其立意甚佳。但從形式上來看,《續三通》、《清三通》皆是乾隆時敕修的,內容頗多重複,禮、樂、職官、選舉、刑法各書皆有,頗感累贅,此六部大書純屬因循舊例,無創新之處,反映出乾隆的好大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