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道教系列條目 |
---|
基本教義 |
道 - 德 - 三清 - 修煉 |
重要人物 |
老子 - 庄子 - 张道陵 |
张角 - 葛洪 - 陈抟 - 王重阳 |
道教神仙 |
鴻鈞老祖 |
元始天尊 - 靈寶天尊 - 道德天尊 |
玉皇大帝 - 西王母 - 八仙 |
道教宗派 |
正一道 - 全真道 |
道教典籍 |
道德经 - 南华经 |
洞天福地 |
十洲三島 - 十大洞天 |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
维基宗教主题 |
南五祖為北宋時期,道教金丹派「南宗」或「紫陽派」尊奉的五位為重要人物,當中包括張伯端、石泰、薛式、陳楠及白玉蟾。而因他們多數在南方活動,所以稱為「南五祖」。
相傳張伯端於1069年,在成都遇到海蟾帝君劉海蟾並授予張伯端「金液還丹訣」,因此修煉得道。他將此訣傳給石泰,石泰又傳給薛式、薛式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
[编辑] 思想
南五祖繼承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思想,認為該修煉內丹,即「性、命」為主,而且認為儒、佛、道三教是同源一理,以道禪結合、攝禪釋性、先命後性獨樹一家之學。修煉則從傳統命功著手,先須「煉己築基」,待精滿、氣足、神全後,才正式進入煉丹階段。在內丹修煉環境問題上,「南五祖」主張「混俗和光」、「大隱混俗」,不提倡出家。
[编辑] 影響
南五祖的內丹理論對全真道有較大影響,他們促進了符籙派的改革,將內丹修煉引入齋醮活動中。他們留下大批內丹專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對氣功學、醫學、人體科學的發展有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