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教系列條目 |
---|
基本教義 |
道 - 德 - 三清 - 修煉 |
重要人物 |
老子 - 庄子 - 张道陵 |
张角 - 葛洪 - 陈抟 - 王重阳 |
道教神仙 |
鴻鈞老祖 |
元始天尊 - 靈寶天尊 - 道德天尊 |
玉皇大帝 - 西王母 - 八仙 |
道教宗派 |
正一道 - 全真道 |
道教典籍 |
道德经 - 南华经 |
洞天福地 |
十洲三島 - 十大洞天 |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
维基宗教主题 |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也受到学者的重视。
《道德經》常會被歸屬為道教學說。其實哲學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但《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
[编辑]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