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独立建制始于1920年,现设化学系、化工系、高分子材料系。
目录 |
[编辑] 现况概览
[编辑] 系科设置
- 化学系
- 化工系
- 高分子材料系
[编辑] 专业设置
博士研究生专业
- 无机化学
- 分析化学
- 有机化学
- 物理化学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化学生物学
- 理论与计算化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
- 无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物理化学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应用化学
- 化学工程硕士
本科生专业
- 化学 (化学系)
- 应用化学 (化工系)
[编辑] 研究机构
- 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实验室
- 南京大学介观化学实验室
- 南京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
- 南京大学亚微观固态化学研究所
- 南京大学分离工程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学新材料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
- 南京大学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中,配位化学实验室为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和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实验室在1995年中国国家计委和科委的联合评估中被列为中国教育系统的两大A类实验室。介观化学实验室、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为中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编辑] 其他
陈懿教授担任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编辑] 传统与特色
[编辑] 历史概要
- 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和1906年改名后的两江师范学堂时期,设理化科。1915年2月,两江师范学堂改办成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理化部。1919年郭秉文任校长后,于1920年1月建文理科,下设化学系;至此,化学单独设系,这也就是今天的化学化工学院独立建制之始。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南京高师于1920年12月筹建的东南大学。化学系教授有王琎、孙洪芬、张子高、任鸿隽等人。
- 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后,先后更名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于1928年5月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文、理、农、工、商、法、医、教育八大学院,化学系设于理学院内,曾昭抡任系主任;同时于工学院内创建化学工程系。1938年12月,中央大学研究院下设化学研究部,化学系主任高济宇兼任化学部负责人。
- 1949年8月,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分出组建南京工学院,后独立为南京化工学院,演化为今天的南京工业大学。同年,金陵大学化学系并入南京大学化学系。金陵大学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于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1910年2月宏育书院并入,建立私立金陵大学堂,化学科目设在数理学系下;1921年化学系设在文理科下,1928年陈裕光任校长后,化学系又于1930年设在理学院下,戴安邦任化学系主任;1932年成立化学研究所,1936年改建为理科研究所化学部;并曾在1921年设立工业化学科,1933年改为化学工程系。1952年12月,化学系教授高济宇任南京大学教务长,李方训任副校长,戴安邦任化学系主任。
- 1993年5月19日,化学系组建成化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化工系。
[编辑] 校友
南京大学校友在中国化学化工领域发挥着比较重要的贡献。
比如中国化学类的一些主要研究机构,创始人多为南大化学系校友,如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吴学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屈伯川,北京化学研究所所长曾昭抡、柳大纲,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庄长恭、汪猷,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赵承嘏、高怡生。
比如中国有三大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创始人张江树、北京化工大学创始人李苏,都是南大校友;而南京工业大学则是由南京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分出演化发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