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噶尔丹(Galdan)(1644年—1697年4月4日),蒙古准噶尔汗国大汗。
[编辑] 生平
噶尔丹是准噶尔首领巴图尔台吉的四子,1648年被藏传佛教格鲁派认定为三世温萨活佛(四世班禅罗卜藏确吉坚赞之师)的转世,1656年赴西藏拉萨大昭寺接受五世达赖灌顶,此后去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拜四世班禅为师。1662年四世班禅去世,他又回到大昭寺追随达赖,极受达赖器重,其间与第巴桑结嘉措结为好友。1666年十一月廿三,噶尔丹返回准噶尔。[1](一说1670年方回。)
1670年,噶尔丹之兄僧格被害,他即以活佛身份号召支持者击败入侵的车臣部,夺取了准噶尔汗位。1672年,噶尔丹宣布还俗,继位为准噶尔部落首领,号“珲台吉”,并遣使向中国清朝政府朝贡,要求其承认自己的统治权。1678年,噶尔丹统一卫拉特蒙古,五世达赖赐予其“博硕克图汗”称号,正式宣布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此后,噶尔丹遣军向东攻取哈密和吐鲁番,向西臣服哈萨克诸部。1682年,在伊斯兰教白山派的支持下灭天山以南的叶儿羌汗国。此时,他自感力量强大,提出要与中国清朝皇帝平起平坐。1685年,他攻占安集延,臣服吉尔吉斯。
1686年,噶尔丹借喀尔喀蒙古诸部内乱之机插手其内部事务。1687年,与扎萨克图部等结盟,出兵攻打土谢图部。1688年,土谢图汗杀扎萨克图汗和噶尔丹之弟多尔吉扎布。噶尔丹遂在俄国支持下发兵蒙古高原。至8月30日,噶尔丹已占领喀尔喀全境,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率喀尔喀全族南下寻求中国清朝保护。但此时南疆穆斯林叛乱,噶尔丹不得已回军。不待噶尔丹回军,留守本土的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已经平定了叛乱,但是他的才干引起了噶尔丹的猜忌,噶尔丹甚至暗杀了其弟索诺布阿拉布坦,迫使策妄阿拉布坦率领部众逃至博尔塔拉河,噶尔丹亲率追兵,仍被击败。
1689年,中国和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俄国遂放弃对噶尔丹的公开支持。1690年,噶尔丹驻地科布多发生大旱,噶尔丹被迫率军东征,此时,策妄阿拉布坦乘虚而入,占据了准噶尔本土。后路被断的噶尔丹只得一股作气,与清朝争夺水草丰满的漠南地区。6月21日,噶尔丹击败清军,兵锋直指据北京仅有700里的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并拒绝清朝的提和,向其使者表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清朝康熙帝初拟亲征噶尔丹,但因患疟疾返回北京。9月4日,在乌兰布通战役中,清军击败噶尔丹。噶尔丹仅率数百人逃回科布多。
1691年,噶尔丹受到策妄阿拉布坦的突然袭击,粮食和物资为之一空,幸受到在拉萨掌权的第巴桑结嘉措的支持,方才得以与策妄阿拉布坦议和。1692年,噶尔丹遣使联络科尔沁蒙古首领沙津反清,沙津按照清朝旨意假意应允。
1695年,经过数年的休养,噶尔丹在第巴桑结嘉措的支持下,再次进军喀尔喀。1696年,康熙帝亲自率军与其决战于昭莫多,获决定性胜利。次年,康熙帝前往宁夏,组织对噶尔丹的包围。4月4日,噶尔丹在策妄阿拉布坦和清朝军队的夹攻之下走投无路,服毒自尽。(一说急病死亡。)
[编辑] 评价
由于准噶尔部落已被中国清朝乾隆帝灭族,因此其本族文献多不流传。中国史料中,对于准噶尔一向视作藩部,因此对于噶尔丹,多认为其要求与清朝平等地位的要求是犯上,甚至是叛乱。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教科书中仍将噶尔丹与清朝的战争列为“地方叛乱”[2],并将其与俄国的交往称为“勾结俄国,图谋分裂”。
在俄国和西藏的史料中,噶尔丹则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君主,他在宗教上服从藏传佛教,在政治上则致力于维护准噶尔汗国的独立地位,希望建立一个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统一蒙古国家。
[编辑] 外部链接
前任: 僧格 |
准噶尔汗国君主 | 继任: 策妄阿拉布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