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明理學,簡稱理學,通常被稱為宋明兩代的儒學。雖然是理學,但同時借鑒了道教和佛家的思想,來產生一道道的學說。
[编辑] 發展
南北朝期間,道儒成形,道家講玄理,佛家講空理,宋明理學雖以儒學內容為主,同時也借鑒了佛學和道教思想,講的則是「性理之學」。宋明儒者的學術,大致可以分為「北宋」、「南宋」,和「明代」三個階段。北宋諸儒以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為大宗,上承儒家經典,講仁與心性,又講格物窮理。
至宋室南渡,儒學分為三派——程顥開胡五峰之「湖湘之學」,程頤開朱子之學,也就是程朱理學,代表者乃朱熹;陸九淵則直承孟子而開出心學一派。但在南宋以後,只有朱陸二系傳續不絕。元明之際,朱學進居正統之位,為中國君主社會後期的官方思想。
明朝中葉,王陽明承陸九淵而闡發心學,創立致良知之“阳明学”,集心學之大成。明末劉蕺山呼應胡五峰而盛言以心著性之義。
現當代儒家信仰者亦多崇奉宋明理學,而其中又分為陸王派,程朱派。
[编辑] 代表人物
- 周敦頤
- 張載
- 程顥
- 程頤
- 朱熹
- 陸九淵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