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因伴随着中国农历春节趋吉避凶的活动也产生,故名年画。
作为一种正式的民间画种,年画的约始于五代北宋,其渊源却可以上推至秦汉或更早的驱鬼、避邪之类的守护神门画,旧称“纸画” “纸片”与“画张”等。
宋代镂版雕印的发展以及春节庆祝活动的丰富促使年画得到发展,题材丰富起来,有风俗、仕女、娃娃、戏曲等。
随着明代中后期版画的兴盛,彩色套印技术的成熟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绘制与销行。明清时期可谓是木版年画的鼎盛期。
清代末叶开始流行石印及胶版印刷的年画,盛行“月份牌年画”,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城市。
新中国以后,年画更加成了一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日趋丰富。作为年节装饰绘画,年画的内容多为表吉祥、志喜庆一类,形式上则是红火活泼,单纯明快,色彩亦鲜艳明亮,多用单色平涂,题材上则包罗一切具有喜庆色彩的风俗生活,新闻轶事、传统戏曲小说、民间故事等,其创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地区特色显著。其中,以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与江苏苏州桃花坊年画以及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