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留侯张良[1](?-前186年),字子房,漢高祖劉邦的谋臣,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漢初三傑之一。
张良其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五代在韓為相[2]。秦國滅韓後,張良散家財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用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伏擊行刺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中,却击中副车而未获成功。
传说张良意外得到姜太公吕尚所著的《太公兵法》,从而助刘邦登上王位。大部分人认为《太公兵法》就是《六韬》,也有人认为这两个不太一样,一切分歧都源于无证可查──古书都已经找不到了。而《史記》上則说是黄石公给张良授书,即所谓“一桥三敬履”、「孺子可教」的故事。
張良往往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劉邦正確判斷建議。諸如曾有人建議劉邦,在與項羽對戰時,不如大封過去六國,使其紛紛獨立對抗項羽,劉邦心動後,便派人趕快刻印玉璽遊說,當時,正好遇到張良,張良立刻反對,險些釀成大禍。 項羽擊敗後,婁敬建議劉邦建都長安,但遭群臣反對。當劉邦詢問張良,張良認為長安條件比洛陽好,於是建都長安。後來,七國之亂,朝廷軍正好依照張良規劃,沿著長安順流而下進攻關東。
汉朝建立后,刘邦谈及张良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汉六年正月,封为留侯[3]。死后谥为文成侯[4]。《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记录他的生平。
目录 |
[编辑] 逸事
現在的人為讚嘆張良的智慧,在坊間流傳一句俗諺:「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張良收到老人送的太公兵法後,日夜鑽研,反覆揣摩;終於精通兵法,有鬼神莫測之機。後來張良輔助漢高祖劉邦把秦滅了,建立了漢朝,亦報了秦滅韓的仇;便向漢高祖請辭。張良依照黃石老人書上所寫修煉道術,運氣丹田;使自己身輕如燕,能夠遨翔天際。
張良從圯橋得書後十三年,特意前往黃石老人所說的濟北谷城山,果然找到了那塊神奇通靈的黃石。張良虔誠地把黃石帶回家,更建造祠堂供奉它。過了很多年,張良遺形成仙,在仙界當了太玄童子,常在太清中侍奉太上老君。而張良的家人在張良升仙後,把他的遺體和黃石一起埋葬在龍首原。
西漢末年赤眉起義,天下大亂;有人發掘張良的墳墓,剛挖開墓時,只見黃石像活的一般,變化著飛上高空,猶如流星般在雲中消逝。而墓中並沒有張良的骸骨,只有素書一篇及兵略數章。
大封群臣時,劉邦曾經要張良自己選一塊地。張良拒絕,並預備求去。劉邦最後只好封他為留(縣)侯。張良挑選留縣原因是:當初與劉邦在此相遇,特此紀念。張良協助劉家平天下後,《通鑑》記載:自從劉邦定都長安後,張良開始不吃五穀,足不出戶,並執意求去:「追隨赤松子(古代神仙,活了數百年)並探求長生不老藥。」(這一點被司馬光批評,認為聰明如張良,怎會口出江湖術士之言?可能底下看到宮廷鬥爭,以及自己功高震主的推測。)
[编辑] 相關貢獻
- 博浪沙暗殺秦始皇(未遂)。
- 改名藏匿於下圯時照顧過項伯,之後相當受用,如鴻門宴時助劉邦逃脫,劉邦封為巴王時,張良懇請項伯向項羽求情,因而改封為稍改善的漢中王(亦稱漢王)。
- 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時,离开席位去找劉邦的衛士樊哙来协助
- 項羽向張良(就他人的眼光,張良並非完全的劉邦立場,而是以韓國復國為主)詢問劉邦入關就國(前往漢地)後的威脅性時,張良的答覆使項羽鬆懈劉邦再復出的動向。
- 劉邦受困於滎陽城(滎音「營」,yingˊ)時,以計策挑撥項羽與范增間的互信,致使范增求去,項羽自此失去身邊最佳的謀臣。
- 接受與支持陳平的建議,向劉邦獻策:毀信自背後突擊項羽,不過遭反擊而產生危機,此時張良再提議拉攏他力(韓信、彭越)等形成包圍之勢,最終消滅項羽。
- 項羽敗至垓下後,項伯等其他項羽身邊的重臣已知不可為,連夜投奔漢營,張良再次迎接項伯等人。
- 張良反對恢復戰國時的分封體制,力主秦一統六國後的郡县制集权體制,雖未被全然採納,而是郡县、分封共混,但對之後西漢完全邁向郡县制集权化打下基礎。
- 天下平定後,由於出身江東的劉邦與群臣紛紛想要回江蘇建立都城。張良主張建都長安(咸陽城東南方),原因是:掌握關中與函谷關,可以免除關東戰事紛擾﹔兼具四川財富與河套地的畜牧便利等。正是「金城千里」。劉邦聞後依張良主張,建都長安。
- 解除造反危機。項羽死後不久漢朝確立,但卻遲遲沒進行論封行賞,同時劉邦在宮中的一庭中看到一群臣子群聚議論,劉邦向張良詢問臣子在商討何事?張良回答:因為遲遲未封賞,臣子們正在討論如何造反?劉邦大為緊張,進一步詢問張良當如何解決?張良問劉邦:主公最痛恨誰?劉邦回答:雍齒,因他經常譏辱我。張良說:現在請主公先封賞雍齒厚重黃金,劉邦立即照做,此事傳開後,眾臣皆認為:主公最痛恨的雍齒都能獲賞,想必我們也不會過差,因此打消造反念頭。
- 解除廢太子危機。呂雉(也稱:呂后)向張良求教如何不廢現有太子,張良告訴呂雉,請天下四位高望的長者共勸劉邦,即可打消主公另立的主意,事後確實奏效。
[编辑] 附註
上段文字有誤 挑撥項羽與范增間的互信,是出於陳平之計,非張良
-
-
-
- Note #1 and #2 are inconsistent**** If he changed his surname AFTER the failed assassination attempt, why would his father and grandfather be known for the new surname?
-
-
- ↑ 字子房,縊号文成 (?-公元前186年))。張良其實原本與周王室同姓,都姓姬,應為姬良,之後因暗殺秦始皇失敗,為躲避追查而改名張良。
- ↑ 張良的父親張平,張良的祖父張開地,兩人共同擔任了戰國時代韓國五任韓王的宰相,張開地為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的宰相,張平為韩釐王、韩桓惠王,此稱為五代相國。
- ↑ 封為留侯,留位在今日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的東南方,關於張良的後代,張良的兒子有張辟疆,之後歷史上的後漢學者張超、三國蜀漢時代的張翼等皆是其後。
- ↑ 也稱為:諡號文成,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為謀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