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始皇 | |
---|---|
![]() |
|
姓名 | 嬴政 |
谥号 | 无[1] |
陵墓 | 秦始皇陵 |
政权 | 秦朝 |
在世 | 前259年—前210年 |
在位 | 前247年-前210年 |
秦始皇,全称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以赵为氏,为秦莊襄王之子。嬴政因为在赵国出生,又叫做赵政。秦始皇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目录 |
[编辑] 身世
据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2],秦始皇是吕不韦与赵姬所生,而后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後來赵姬怀胎十二月才產子,因此异人並没有怀疑。(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來源請求],怀孕十二个月鲜有案例;同時,作为怀孕征兆的停经也可以被异人怀疑。故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出错存在可能性。)然后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却说始皇帝是异人之子。
[编辑] 生平
[编辑] 登上王位
莊襄王三年(前247年),莊襄王去世,嬴政即位為秦王。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吕不韦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后(趙姬)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故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后。結果太后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蘄年宮佈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
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任用尉缭子、李斯等人。
[编辑] 統一中國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於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八年滅赵、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编辑] 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每年徵发民夫四十餘万[3]。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裹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的情况下,徵调如此之多的民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死亡人数无法统计,千里之地盡是尸首,血流成河的惨剧,所以百姓十户人家里有五户想要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4]。
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匈奴,但当时匈奴实力并不强[5],始皇仍遣蒙恬发兵十万攻击匈奴,后人对此的评价是:“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6]。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便轻松跨过秦长城,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地,并且占领了燕、代等郡[5][7]。综上所述,长城本身在后世抗击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是否有意义还属争议话题,但至少在秦始皇时代的作用除了虚耗国力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编辑] 集权统治
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
[编辑] 奢侈生活
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更是大兴土木,每灭一国,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8]
统一之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每年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8].虽然有人辩称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万这个数量相比于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来说,这个比例也是很惊人的。朝宫可以容纳十万人,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9],仅一个前殿的面积就达到了东西长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基高达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8] 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的考古工作发现,阿房宫本来就没有建成. 秦朝此宫殿仅完成地基而已. [10][11][12]
据《三辅旧事》记载:秦国有“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有“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另外,“咸阳之旁二百里内”,还有“宫观二百七十”。
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8]。宫女总人数,据三辅旧事记载:後宫列女万馀人,气上冲于天。并且,秦始皇死后,这些宫女绝大部分都被迫殉葬[8]
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8]。现在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8]。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8]。
[编辑] 死亡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
[编辑] 國家建設
始皇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豪华的阿房宫,最多时用工七十二万人(虚数,表明人数众多)。
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補给,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於是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運河在最終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項工程在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编辑] 在位時發生的事
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渡东海求神仙,耗资巨大。(『楚義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们在到达目的地(即现时的日本)之后一去不返,日本重臣秦氏為其後代。不過參考『史記』與『三國志』可知,此一說法在東漢之前並未出現。至於徐福即為神武天皇說,則除了年代不合之外,更是毫無文獻可考)。
[编辑] 評價
客觀地說[來源請求],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13][14]。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编辑] 正面评价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编辑] 负面评价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宜的《过秦论》等。
-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後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 贾宜《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14]。
- 萬里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規模均極為龐大,勞動舉國的人口興修,不少文獻[來源請求]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但另一方面卻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為史學家對於秦始皇功大還是過大的爭論點[來源請求]。亦有史學家認為雖然各項工程均在始皇統治時期興建,但也有指當中不少是始皇近臣的進言,並不全是始皇的決定[來源請求]。
[编辑] 参看
[编辑] 参考文献
- ↑ 嬴政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
- ↑ 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
- ^ 3.0 3.1 《后汉书·地理志》
- ↑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 ^ 5.0 5.1 《史记·匈奴列传》
- ↑ 《古文辞类纂·贾君房罢珠对》
- ↑ 《汉书·西域传》
-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史记·秦始皇本纪》
- ^ 9.0 9.1 《三辅黄图》
- ↑ 刘庆柱。观念中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阿房宫遗址考古发现的再思考。《 文史知识》2004年 12期8-11 页
- ↑ 段清波,阿房宫:一座想象中的宫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6。
- ↑ 杨东宇,段清波. 阿房宫概念与阿房宫考古. 《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2期51页-56页.
- ↑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三联书店,2005年2月,6-10 ISBN 7108004496
- ^ 14.0 14.1 罗兹·墨菲,亚洲史,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34-140 ISBN 7807000929
[编辑] 外部链接
- 秦始皇网站 - 介绍秦始皇和秦朝历史
- 始皇帝的穷奢极侈生活对秦帝国的影响
前任: 秦莊襄王嬴子楚 |
秦国君主 第31代 前247–前221 |
繼任: — |
前任: ─ (戰國時代) |
中國秦朝皇帝 第1代 前221–前210 |
繼任: 秦二世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