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性別: | 男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籍貫: | 安徽省巢縣 |
出生: | 1890年10月27日 安徽巢縣洪家疃村 |
逝世: | 1969年4月10日 北京 |
學歷 | |
|
|
經歷 | |
|
張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字文白,中國安徽巢湖人,中國國民黨黨员,國民革命军二級上將,曾主導参與多次國共和談。
目录 |
[编辑] 出生至黃埔
張治中1916年畢業於保定軍校3期步科。之後曾參加護法,並在滇軍、桂軍、川軍中任連長、營長。1924年,張任校長的廣西桂軍軍校結束,蔣介石調張到黃埔軍校,任上校代理入伍生總隊隊長。不久,國民黨黨軍成立,張任第二師參謀長。黃埔軍校後來成立軍官團,由張任團長。1926年北伐開始後,設立學兵團及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張任學兵團長及分校教育長。 1927年蔣介石清黨以後,張治中從武漢到南京; 蔣介石下野後,張出國考察。
[编辑] 陸軍軍官學校
1928年黃埔軍校遷南京,改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張治中由1928年起一路出任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直至1937年。在這期間張亦曾多次為蔣介石帶兵。1928年馮玉祥反蔣,張任武漢行營主任;中原大戰時,張任教導第二師師長,率部進攻開封馮玉祥部。1933年閩變,張任第四路軍指揮平亂。與其他國民黨將領不同,每次戰事完結後張治中都會主動交出兵權,回到軍校。
[编辑] 抗戰
1932年上海爆發一二八事變,張臨時被任為第五軍軍長,指揮國軍中的中央精銳,助十九路軍守衞上海。中日簽署停戰後,張立即投入京滬防守的計劃工作。1936年,正式出任京滬警備司令。1937年抗戰開始後,張兼任第九集團軍司令。8月13日,日軍進犯上海,引發淞滬會戰。張治中指揮國軍的中央精銳在上海以攻勢對抗日軍。之後國軍被迫從前線後撤,張改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1938年11月,日軍進犯湖南一帶。蔣介石決定若然被迫撤出長沙,先把城市焚毀以免資敵。因為組織不嚴,日軍未來犯長沙即在11月13日凌晨被縱火焚燬(即文夕大火),造成嚴重的人命財產損失。張治中亦因而被革職,但仍獲留任負責善後。1939年2月,張到重慶,任軍委會委員長待從室第一處主任,負責軍事機要,成為蔣介石身旁的重要助手。
[编辑] 國共和談
1941年皖南事變後,張治中即代表國民黨與共產黨談判。之後國共雙方的談判一直持續到抗戰結束,張治中多次代表國民黨。1945年日本抗降,毛澤東首次飛重慶與國民黨會談。張治中與美國特使一同飛到延安接毛澤東,在重慶代表國民黨參與會談九次。國共雙方簽署雙十協定後,張再隨機送毛澤東回延安。之後美國特使馬歇爾於1946年初來華。張治中、周恩來與他組成三人小組,負責國共的軍事整編。
與共產黨談判的同時,張治中亦負責談判統一新疆的工作。1944年到1946年6月,張任全權代表多次赴迪化,在蘇聯領使的調停下,談判解決新疆的問題。1946年7月,張治中任新疆行營主任兼省主席。
1948年下半年,國民黨在軍事、政治及經濟都遭受嚴重打擊。蔣介石於1949年初下野。李宗仁代總統,並立即展開與共產黨的和談。張治中任代表團長,於4月1日到北平進行和談。其後談判的結果未為南京接受,作為國民政府代表的張治中亦沒有回到南方,而是留下在北平,並於6月宣佈脫離國民黨。
[编辑] 1949年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治中先後曾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民革副主席,和平解放台灣委員會主任等職。張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後因周恩來的保護才倖免了直接人身迫害。1969年4月逝于北京,火化后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