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麗華(559年—589年),南朝陳後主叔寶寵妃,出生兵家,以織席為生。
[编辑] 生平
太建二年(569年)陳叔寶立為太子,張麗華年僅十歲入宮,充當太子宮龔良娣(太子妃妾)侍女。生了陳深,立為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陳宣帝陳頊死,陳叔寶即位為陳後主,立張麗華為皇貴妃,史載張貴妃「髮長七尺,鬢黑如漆」。陳後主於光照殿前築臨春、結綺、望仙三閣,植以奇樹名花,陳後主住在臨春閣,張貴妃住在結綺閣。陳後主“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通音律,又為張麗華作《玉樹後庭花》:“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等詞,皆是靡靡之音。唐朝詩人杜牧《夜泊秦淮》詩便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之句。
朝上百官奏事,陳後主總是讓張貴妃坐於膝上,張貴妃的記憶力很好,看過的奏章,熟稔心頭,又能提出建議。隋開皇八年(588年)隋軍南下攻打建康,前線飛書告急,陳後主竟把急件放在張麗華的床頭,忘記啟封。清朝詩人宋元鼎《吳音曲》詩嘆:“壁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斷曲河中。麗華膝上能多記,偏忘床頭告急封”。
隋開皇九年(589年)隋軍破建康(南京)城,陳後主、張貴妃、孔貴嬪三人逃入景陽殿前的古井。隋軍在井上拉繩,但覺異常沉重,拉上來後才發現,原來陳後主、張貴妃、孔貴嬪三人同挽一繩上來。此時張麗華全身濕透,衣裙貼身,更顯秀美。晉王楊廣為其麗容所動,欲納為妾。隋軍元帥高熲說:“武王滅殷,戮妲己。今平陳國,不宜娶麗華。乃命斬之。”《隋書‧高熲傳》。張麗華與孔嬪妃被斬於青溪大中橋畔,年僅三十歲。楊廣聞知變色:「昔人云,『無德不報』,我必有以報高公矣!」,自是恨之入骨[1]。清朝袁枚〈張麗華〉:「結綺樓邊花怨春,青溪柵上月傷神。可憐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夢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