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極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拱極星是位於天球的極點,也就是赤道座標系統的天極附近恆星。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使夜空看似也在轉動,而多數恆星圓軌跡的部分路徑會被掩蔽在地平圈下。
如果在一些地點上觀察(在理想的環境下),只要恆星與北天極的視位置較接近話,這些恆星就永遠不會落入地平圈下。因此就這些地點而言,理論上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可整夜看見這些恆星。而另一方面,有些非常靠近另一天極的恆星會連周日運動都看不出來,因為它們升得最高也不能升至觀測者所在的地平線上。例如觀星者不可能在北京看見接近南天極的拱極星。
這樣的定義暗示在不同的地理緯度,能被稱為拱極星的恆星是不一樣的。例如,在地球北極或南極的觀測者,會看見所有的恆星都是拱極星(因為所有天體皆圍繞天極轉動而永不落下);在赤道上的觀測者則看不見任何一顆星是拱極星,因為兩個天極皆緊貼在地平線上。在不同的地理緯度上,會使在接近天極的一部分恆星為拱極星,視乎觀測者身處之半球與緯度高低而定。
有些天文學家將距離天球赤道55°以上的恆星定義為拱極星,也就是在赤緯55°至90°之間天體是拱極星。換言之,拱極星是在南、北天極周圍35°以內的天體。
這些天文學家之所以會提出這種想法,是因為從他們所在位置的vantange點都在熱帶之外,多數位置在赤緯±55°─±90°之間的天體不是永不沒入地平線下,就是從不曾出現在地平線上。那些非常靠近北極的恆星所在星座(就北半球而言,例如仙后座、仙王座、大熊座和小熊座)都在這範圍內。居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觀星者看見這些星座終年都在地平線上,從未升起或下沉。而非常靠近南極的星座和其中的恆星,例如南十字座、船底座、和水蛇座,相對於居住在南半球中緯度地區,例如澳洲、南非、阿根廷等國的觀星者,看見這些星座終年都在地平線上。但從上述北半球的觀測者而言,這些靠近南極的星座也永不能在地平線上出現。
在一個半球的拱極星和繞著極區的星座(在天球極點35°範圍內的天體)不會在另一個半極的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被看見。例如,在南極附近的拱極星十字架二(南十字座α),在華中和華北地區是看不見的。同樣的,在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也永遠看不見在北天極附近大熊座內的北斗七星。
在北半球,所有的拱極星都繞著北極星轉動,而北極星幾乎是固定不動的永遠在北方(方位角為0°),與地平線保持著相同的高度(距離地平線的角度),並且總與觀測者所在地的地理緯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