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道教系列條目 |
---|
基本教義 |
道 - 德 - 三清 - 修煉 |
重要人物 |
老子 - 庄子 - 张道陵 |
张角 - 葛洪 - 陈抟 - 王重阳 |
道教神仙 |
鴻鈞老祖 |
元始天尊 - 靈寶天尊 - 道德天尊 |
玉皇大帝 - 西王母 - 八仙 |
道教宗派 |
正一道 - 全真道 |
道教典籍 |
道德经 - 南华经 |
洞天福地 |
十洲三島 - 十大洞天 |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
维基宗教主题 |
文昌帝君是一個現時流行於華人文化圈的道教神祇,職司文人、學子們的功名。
[编辑] 歷史緣由
兩宋以前,文昌僅僅只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其雖象徵文學,但並非人格神祇。
科舉考試雖始於隋,然至宋代方成為文人入仕最為重要的途徑,也因之求取功名的學子們為了在激烈的競爭當中脫穎而出,莫不在自身努力讀書之外祈求神明的幫助。
原為四川北部梓潼的蛇精信仰在北宋時成為四川學子們在考試前必去祈求保佑的人格神祇,至南宋時梓潼神信仰因被認為較為靈驗而取代了其它地方保佑科舉順利的神祇信仰,成為各地學子們共同的保佑科舉順利的神祇。
由於信仰的傳佈,使得原本的梓潼神信仰與傳統觀念中掌管文學的文昌星相混合,成為文昌神。雖然其間不斷有儒者論其為「淫祀」,然因在士人心中信仰已久,且範圍遍及全國,故道教亦將其納入道教神祇之一,並在清代時被國家納為正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