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神话是日本人對自然界、人類世界的種種現象以及王權的起源的神格化,其起源可追溯到绳纹文化时期。後來由於中國文字的傳入,各氏族便藉由漢字,將神話、傳說等故事記載下來。至公元8世纪,由於已確立了律令國家的基礎,日本天皇遂下令編纂《古事記》(西元 712 年成立)、《日本書紀》(西元 720 年成立)等書,以統合各氏族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反映了當時日本人的生活,和他們的宇宙觀、生死觀、宗教觀等的多種思維方式。大多数学者认为日本神话的文書系统以及组织形式都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这与中国的儒教与印度的佛教传入有关,另外,统治阶级选择将中国的道教思想及印度的佛教融和進日本的神话中是出于政治利益考虑的。公元5世纪后,佛教传入日本,一部分皈依佛教的大臣与坚守传统神道的大臣以各自的信仰为幌子作权力的争斗。
日本神話由於具有經過天武天皇下令,﹝『古事記』序文提到:「朕聞諸家之所藏帝紀及本辭,既違正實,多加虚僞。當今之時,不改其失,未經幾年,其旨欲滅。斯乃邦家經緯,王化之鴻基焉?故惟撰録帝紀,討覈舊辭,削僞、定實,欲流後葉。」﹞以編纂史書的態度整理民間傳說而成的典籍,故其與成片段性的中國神話有所不同。編者將各個片段連結起來,因此較具連貫性。據《古事記》上卷所載,開天闢地後,緊接著便是眾神的誕生。首先是高天原(天堂)裡化生了三尊神,即「天之御中主神」、其次是「高御產巢日神」和「神產巢日神」。再其次是中空裡又誕生了「宇摩志阿斯訶比古遲神」(或稱:美葦芽彥知神)及「天之常立神」,這五尊神被稱為「別天神」皆是「獨神」(未結婚)並且是「隱身之神」(不管世事,神體形成後即隱居)。「天之御中主神」是位於天之中央,主宰萬物之意。別天神出現「三」「五」等數字,具有中國「三皇五帝」的影子,「三」「五」「七」同時亦一直被中國認為是神聖的數字。然而,高天原的這些創世之神雖極尊貴,除了伊耶那岐及伊耶那美兩神之外,其他諸神幾乎很少再出現於後來的故事裡。
日本神话中最初的神代表自然,他们是抽象的、无性别的独神,第二代神同样代表自然,但属具象的,如泥沼等,并且大部分拥有性别。对于世界的创造,日本神话的描述比较独特,在其他国家的神话中,世界通常是由一男性神创造的,而在日本神话中,世界由男性神伊耶那岐神与女性神伊耶那美神共同创造(岐、美是对男女的美称)。
而体现日本特色的神话传说大多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其中主人公不是乡间经常可见的狸,就是日本海裡的人鱼。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带着一干家禽、动物的桃太郎。
[编辑] 主要神
- 第一代——别天神(共五位,均無實際形體)
- 天之御中主神:支配天庭中心之神祇,宇宙的主宰,代表宇宙的根本。
- 高御产巢日神:产神,具有各種繁殖靈力之神,代表宇宙的生成力。
- 神产巢日神:与高御产巢日神共同代表宇宙的生成力,此两神相对既为阴阳两仪。
- 美葦芽彥知神(或稱:宇摩志阿斯訶比古遲神):因與水母、葦芽有關,故被認為與海有關,這類故事應是來自海人族的傳說,代表大地和海尚未分離的生命中心之神。
- 天之常立神:天庭之神。
- 第二代——神世七代(共十二位))─代表著天地萬物的創造
- 国之常立神:出現土地時的地上之神,司地之四极。
- 丰云野之神(或稱:豐雲野神):表示天與地、地與海還無法區別時所出現的神,代表泥沼。
- 泥土神(男性)(或稱:宇比地邇神)、巢土神(女性)(或稱:須比智邇神):代表泥土的神,土與水和成稠泥狀,形成了世界的雛形。
- 角蝕神(男性)(或稱:角杙神)、生野神(女性)(或稱:活杙神):表示植物的根莖開始發了嫩芽的神,此時長出某植物的嫩芽,並且由白色的莖支撐大地,成為世界的中心之柱。
- 大殿兒神(男性)(意富斗能地神)、大殿部神(女性)(或稱:大斗乃弁神):分別代表了男性與女性的神祇,男性、女性的誕生,是具有人形的神,也是人的開始。
- 御面足神(男性)(或稱:於母陀流神)、敬畏神(女性)(v阿夜訶志古泥神):前者代表面貌俊美的神,後者代表令人恐懼的神,男性向女性求婚。男性讚美女性的外表,同時女性也稱讚男性的外表。
- 伊耶那岐神:生成之神,國土萬物創造之神祇,伊耶那美神的哥哥。
- 伊耶那美神:生成之神。
[编辑] 外部鏈接
- 日本神話故事—日本神話透漏了什麼、眾神故事的開端 本文節錄自星光出版社《日本神話故事》 林水福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