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平天國最早期諸王 | ||
---|---|---|
北王 韋昌輝 |
||
西王 蕭朝貴 |
天王 洪秀全 |
東王 楊秀清 |
南王 馮雲山 |
||
翼王:石達開 |
杨秀清(1821年—1856年),原名嗣龙,广西桂平客家人,太平天国重要領袖之一,被天王洪秀全封為五王之一的东王,稱九千岁,後在1856年的“天京事變”中被殺。
目录 |
[编辑] 早年
楊秀清早年生活困苦,童年時父母先後去世,由伯父養大,以耕田和燒炭為生,一早加入拜上帝會。1848年春,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馮雲山被清朝官府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營救。當時會內人心不穩,楊秀清假裝「天父下凡」安撫信眾。事後馮雲山獲釋,洪秀全回到廣西後承認楊秀清可以「代天父傳言」,從此楊便進入拜上帝會領導層。
[编辑] 金田起義後
金田起義後,洪秀全在1851年封楊秀清為正軍師,同年封楊為東王,其他四王皆歸東王節制。自從南王馮雲山及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後,權力更加集中在楊秀清一人身上。
杨秀清是太平军由廣西進攻至南京的实际指挥者,战功显赫。當太平軍攻下南京後,天王洪秀全打算再攻取河南定都,而楊秀清則屬意建都南京,最後楊的意見被採納。1853年建都南京後,制定太平軍下一步戰略為太平天國北伐和太平天國西伐兩路並進。前者全軍覆沒,後者雖獲得有限戰略目標,然而未能盡殲清軍主力。
在太平天國前期,天王雖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個虛君,實際權力在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手上,加上楊秀清多次假托「天父下凡」傳令,令天王也要聽從楊的命令。楊秀清隨著功高而變得骄横,与天王和其他諸王的矛盾逐渐加剧。
[编辑] 死亡
1856年,楊秀清假裝「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密詔领兵在外的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誅殺楊秀清。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燕王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突襲東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属及他們的家人2万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变」。事后洪秀全追念杨秀清的功绩,将其忌日定为“东王升天节”,又把自己其中一子過繼給楊秀清,稱為幼東王。
[编辑] 影響
楊秀清戰略成就雖然並不是沒缺點,諸如定都南京偏安一隅,分兵北伐及西征以至於分散太平軍有生力量。但其人為一雷厲風行,強而有力的政軍主事者,是太平軍不可缺的核心人物之一。李秀成自述中可鮮明地看出他的影響“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嚴嚴整整,民心佩服”。到了天京事變之後的“人心改變,政事不一,各有一心,朝中之事,並未實托一人,人人各理一事”。由此可以窺見他統御領導才能之一般,但終以其野心而見誅。其後洪秀全雖繼續維持軍師制,但是自從楊秀清死後,大權就牢牢為洪秀全所重新控制,軍師成一虛位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