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名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桂名揚(1909年—1958年),廣東番禺人,祖籍浙江寧波,原名桂銘揚,著名粵劇老倌。父親桂東原,叔父桂南屏,都是清末的所謂「經學家」。
桂名揚的師傅姓潘,是「優天影」班的管事,雖不出名,但舞臺藝術知識很豐富,所以桂名揚的基本功學得極好。他擅長飾演小武戲,馬師曾在組成“大羅天”班後,看到桂名揚造詣不差,便以他充三幫小武。他能把馬師曾、薛覺先的表演藝術融會貫通並自成一家,人稱“馬形薛腔”。他所演的趙子龍,其威勢及風度大大超過馬師曾。他的表演頓挫鮮明,氣勢威猛,節奏緊湊,創造了一種名為“鑼邊滾花”,用高亢急驟的鑼鼓音樂配合上場身段的程式,讓人耳目一新,現已成為粵劇常用的出場程式。
1930年桂名揚從美洲回來,便和廖俠懷、曾三多、陳錦棠組成「日月星」班,一登臺便得到廣大觀眾讚賞。演出《火燒阿房宮》等劇,更獲得很高的聲譽。一些文武生如任劍輝、麥炳榮、呂玉郎、梁蔭堂、羅家寶等,都對桂名揚的表演藝術均有借鑒或學藝。桂名揚對徒弟要求十分嚴格,梁蔭棠也勤學苦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