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太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表記 | |
---|---|
日語原文 | 樺太庁 |
假名 | からふとちょう |
羅馬字 | Karafuto-Cho |
樺太廳是日本治理下管理庫頁島(日語:樺太)的地方行政官廳。這種情況下的樺太指的是庫頁島南部北緯50度以南,經由樸茨茅斯和約而劃歸日本的地區(稱為「南樺太」)及其附屬的島嶼。
根據1907年3月15日(明治40年)的敕令33號(樺太廳官制),同時將之前的行政機關樺太民政署解散,該敕令於同年4月1日生效。最初廳舍位於大泊町,於1908年8月13日移往豐原市(現稱南薩哈林斯克)。
根據1920年公佈的大正9年《關於施行於樺太的法律特例》(日語原文:勅令第124号樺太ノ郡町村編制ニ関スル件)被編入為外地,之後1942年畫歸日本內務省的管轄之下,適用於國內法,並且被歸為內地。
1945年8月蘇聯發表蘇聯對日宣戰公告之後,蘇維埃聯邦的軍隊揮軍進入樺太廳的管區,之後在同月底全管區被佔領。之後本來是行政機關的樺太廳被轉移到日本外務省,並且根據1949年6月1日施行的國家行政組織法而廢止。
[编辑] 行政區域
在1945年8月時,樺太廳轄有42個市町村(1市12町29村)、10個郡、以及4個支廳:豐原支廳、惠須取支廳、真岡支廳、敷香支廳,協助分擔樺太廳在各地的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