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什凯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比什凯克(英語:Bishkek,俄語:Бишкек,阿拉伯語بىشكهك),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國首都。亦是該國的政治﹑經濟﹑交通﹑科學及文化中心。
目录 |
[编辑] 地名沿革
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族人自古以來對該市的稱呼,其吉爾吉斯語的意思是「攪拌馬奶的捧子」。
1878年俄國人將該地稱為必茨伯克(英語:Pishpek,俄語:Пишпек),1926年吉爾吉斯加入蘇聯,成為其中一個加盟共和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比什凱克亦成為此加盟共和國首府,為紀念在吉爾吉斯出生的蘇聯和吉爾吉斯共產黨軍事家米哈伊尔·伏龙芝,當地政府將比什凱克改稱為伏龍芝前苏联时期改称伏龍芝(英語:Frunze,俄語:Фрунзе)
隨著吉爾吉斯於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於同年2月7日恢復比什凱克的地名。
[编辑] 歷史
比什凱克是中亞地區的古代重鎮,是古代絲綢之路其中一條經過天山山脈,貫通西域和中亞草原的要道所經的驛站。
1825年,烏兹別克族人與浩罕族人在該處建立泥造的堡壘。後來在1862年沙俄吞併浩罕地區,將泥堡大肆破壞,再將該地區發展為俄國的軍事要塞。
現代的比什凱克市由俄羅斯人於1877年在這裡建立軍事設施開始,俄羅斯人認為這裡土地肥沃,適合農耕,故大力鼓勵俄羅斯農民到當時稱作「必茨伯克」的比什凱克務農。1950年代起,大量重工業投資投入到當時稱作「伏龍芝」的比什凱克,但大型重工業隨著蘇聯的瓦解而停滯和萎縮下來。
自吉爾吉斯斯坦在1991年起成為獨立國家,比什凱克恢復其原名,該市的經濟發展迅速。
亦隨著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允許美國戰機使用該市的瑪那茲國際機場(Manas International Airport),以作為美國對伊拉克及阿富汗作戰的空軍基地。
[编辑] 人口
該市人口約70萬。
[编辑] 交通
- 首都機場——瑪那茲國際機場,是以吉爾吉斯民族英雄瑪那茲命名。該機場亦被美軍徵用為空軍基地,稱為瑪那茲空軍基地(Manas Air Base)。(該基地有一個非官方別名為簡治空軍基地 Ganci Air Base,以紀念在911事件中殉職的紐約市消防隊長彼得·J·簡治)
[编辑] 旅遊
比什凱克市有著自公元前2世紀絲綢之路商人通商時留下的遺蹟,在宗教遺址方面,有早於公元前4世紀亚历山大帝国時期富古希臘色彩的佛教,及至公元6世紀在區內流行的景教。在人文景觀方面,13世紀至18世紀期間的部族汗國和19世紀開始滲入的俄羅斯文化的痕跡處處皆是。當中著名的景點包括:
- 米哈伊尔·伏龙芝的紀念雕像——位於首都火車站對出的公園廣場。
- 國家歷史博物館
- 國家實用藝術博物館——展示吉爾吉斯傳統手工藝品。
- 吉爾吉斯白宮——現今吉爾吉斯坦總統官邸,亦是前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黨總部。
- 阿拉多廣場(Ala-Too Square)——國家獨立紀念碑設於此廣場,每天在這裡皆有軍隊換軍儀式。
- 鄧小平大街——一條東西走向的雙向6線行車大街,長3.5公里,寬約25公尺,在大街東端,矗立著一座2公尺高的紅色花崗巖紀念碑,碑的正面用中文﹑吉爾吉斯文和俄文寫著:「此街以中國卓越的社會和政治活動家鄧小平的名字命名」。此大道於1996年由當時的市長命名的。
- 阿拉亞卡國家公園(Ala Archa National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