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乡土小说的代表人物。
目录 |
[编辑] 生平
1920年生于江苏高邮。
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40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小学校的钟声》和《复仇》等。沈从文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曾指导汪曾祺写作。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出版小说集《邂逅集》。1947年在上海发表短篇小说《鸡鸭名家》。1948年赴北平,失业半年,后经沈从文推荐任职于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第四野战军工作团南下,在武汉参加文教单位的接管工作,被派往一所女子中学任教。1950年调北京市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先后担任《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编辑。在此期间,1951年曾(短期)到江西进贤县参加土改。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地区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参加京剧现代戏《沙家浜》(《芦荡火种》)的改编。同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还参加了“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在80年代以后,进入创作高潮,发表《受戒》、《大淖记事》等许多描写民国时期江南乡土民情的小说。1997年5月病逝于北京。
[编辑] 主要作品
[编辑] 短篇小说
- 《受戒》
- 《大淖记事》
- 《鸡鸭名家》
- 《异秉》
[编辑] 小说集
- 《邂逅集》
- 《晚饭花集》
[编辑] 散文集
- 《逝水》
- 《蒲桥集》
- 《孤蒲深处》
- 《人间草木》
- 《旅食小品》
- 《矮纸集》
- 《汪曾祺小品》
[编辑] 文学评论集
- 《晚翠文谈》
[编辑] 剧本
- 《沙家浜》(主要作者)
- 《范进中举》
[编辑] 艺术小品集
- 《汪曾祺:文与画》
[编辑] 文集
- 《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
- 《汪曾祺文集》(共四卷,1993年)
- 《汪曾祺全集》(共八卷,1998年)
[编辑] 评价
汪曾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在创作上主张回到现实主义、表现民族传统、表达纯真、自然、健康、和谐的情感。他的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语言自然、活泼;文风清新、质朴;意境优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他提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对乡土文学、寻根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
[编辑] 家庭
父亲汪菊生,一位开明的儒生。
妻子施松卿,西南联大西语系毕业,后从教。
儿子汪朗,女儿汪明、汪朝。
[编辑] 其他
汪曾祺还擅长古典诗词、书画、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