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香港國際馬拉松比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渣打香港國際馬拉松,簡稱香港馬拉松或香港國際馬拉松,是香港最大型的馬拉松賽事,由於由渣打銀行主力贊助,故賽事被冠名,是為渣打馬拉松「全球最強之戰」四個分站的最後一站、以及最難的一個站(另外三個分站分別為肯尼亞奈洛比站﹑新加坡站和印度孟買站)。這項活動每年都吸引數以萬計的參賽者參加,並不斷刷新紀錄。
目录 |
[编辑] 賽制
目前(2006年時)的渣打香港國際馬松除了有馬拉松(42.195公里)賽事外,還設有半馬拉松(21.1公里)及10公里賽事。
在每種賽事之中,依照性別和年齡再細分各不同組別。
2007年起,10公里再細分為三個組別:10公里挑戰組(最佳成績少於01:10:00)、十公里1組(最佳成績01:10:01 - 01:25:00之間)、十公里2組(最佳成績多於01:25:01)
[编辑] 歷屆事件簿
首屆香港馬拉松於1997年舉辦,由香港上水起步,經過皇崗,並以深圳為終點,故亦稱「渣打港深馬拉松」,共有超過1000人參加。1998年則在當時剛落成啟用的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及青馬大橋舉行,由青馬大橋起步,並以機場跑道作終點。共有約6000名參加者參加。2001年,參賽人數首次超過1萬人,賽事在彌敦道起步,終點則在灣仔金紫荊廣場。路線經過長青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青馬大橋及汀九橋。
2005年,馬拉松的參加人數達到31,330人,又打破歷屆紀錄,渣打集團並贊助首屆「全球最強之戰」,將渣打全球4個馬拉松聯為一個大型的馬拉松比賽。
2006年香港馬拉松於2月12日星期日舉行,賽事分為10公里,半馬拉松(21.1公里)及全馬拉松(42.195公里)。共有接近4萬人參加,有2名參賽者暈倒,情況危殆,其中一人延至2月14日清晨3時許不治,另有4800多人抽筋,22人身體不適送院。馬拉松比賽全程馬拉松冠軍由肯尼亞的博爾取得,時間是2小時14分18秒,女子組冠軍則由埃塞俄比亞的圖恩以2小時35分15秒獲得,中國戴艷艷獲得第4名,未能衛冕。
2007年,馬拉松賽由九龍尖沙咀起點,經油尖旺至青馬大橋,再折返經西區海底隧道至香港島西環,再向東走至灣仔止。
[编辑] 吉祥物
- 馬高
[编辑] 歷屆賽事列表
(資料來源:渣打香港馬拉松十週年特刋——共迎渣打馬拉松十週年 香港精神 愈跑愈強)
>>
屆次 | 日期 | 馬拉松參賽人數 | 半馬拉松參賽人數 | 10公里賽參賽人數 | 該屆總參賽人數 |
---|---|---|---|---|---|
第1屆 | 1997年2月16日 | 313 | 763 | ----- | 1,076 |
第2屆 | 1998年2月22日 | 1,700 | ----- | 4,700 | 6,400 |
第3屆 | 1999年2月28日 | 2,259 | ----- | 4,695 | 6,954 |
第4屆 | 2000年2月20日 | 1,458 | 1,807 | 3,889 | 7,154 |
第5屆 | 2001年2月4日 | 1,846 | 2,734 | 5,940 | 10,520 |
第6屆 | 2002年2月24日 | 2,345 | 3,979 | 7,250 | 13,574 |
第7屆 | 2003年2月16日 | 3,009 | 4,888 | 10,489 | 18,386 |
第8屆 | 2004年2月8日 | 3,658 | 6,982 | 13,684 | 24,324 |
第9屆 | 2005年2月27日 | 4,983 | 8,733 | 17,614 | 31,330 |
第10屆 | 2006年2月12日 | 5,901 | 10,164 | 23,752 | 39,817 |
第11屆 | 2007年3月4日 | ----- | ----- | ----- | ----- |
[编辑] 外部連結
页面分类: 扩充中的条目 | 香港文化康樂及體育小作品 | 香港體育 | 馬拉松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