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但在臺灣社會,火星文的另一種解釋是因書寫者的疏忽或者能力限制而造成令人無法理解的文句,後來則引申為流行於臺灣年輕族群中,一種刻意為之的次文化用語,融合了各種語言、符號。一般來說,火星文並沒有嚴謹的定義,運用上也不侷限於網路用語,通常只要讓人無法立即判定、理解的文句皆可泛稱為火星文。由於火星文是一種新出現的次文化,因此在2006年1月22日、23日中華民國九十五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試題出現火星文時而備受爭議。
周星馳的電影名作少林足球中,男主角對仗義為少林隊擔任守門員的趙薇說的一段話:「你快點回去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的!」。
在流行用語中,這句話使用的時機是,當看不懂別人所說的話時,就戲謔性的告訴對方「你還是回到火星去吧」,用以嘲諷對方是個火星人,說(寫)的是我們地球人看不懂的火星文。
這樣的用法,藉由網路而快速散播,成為許多臺灣年輕人的共同語言。久而久之,「火星文」一詞成為一切令人難以閱讀、理解之文句的代名詞。
目录 |
[编辑] 火星文的種類
火星文種類繁多,而且沒有統一標準。同一句由不同人解讀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結果。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火星文形式。但請注意,並非文章一出現以下用法,就是火星文。火星文的成立條件是:必須要造成閱讀、理解困難。以下用法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是家常便飯的正常用語,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無法理解的「火星文」。
因此,火星文的判定其實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 同音別字
- 翻譯錯誤
- 注音文
- 部份網路使用者為了偷懶或裝可愛,將完整的注音拼音精簡化,取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來代表原本的文字,形成台灣地區特有的網路語言。
- 例:我愛我ㄉ家人。
- —— 「ㄉ」應為「的」
- 例:ㄋ們好ㄚ!
- —— 「ㄋ」應為「你」;「ㄚ」應為「啊」
- 相似音/多字合一
- 也有將多個字合在一起表示的情況,或是使用發音相近的字取代原本的文字。
- 例:醬很好阿!
- —— 「醬」表示「這樣」的合音
- 例:表這樣做!
- —— 「表」表示「不要」的合音
- 例:偶口以跟你作朋友嗎?
- —— 「偶」應為「我」;「口」應為「可」
- 例:3Q
- —— 「3Q」為英文「Thank you」的相似音
- 混合語言用語
- 例:街係挖欸喀!
- —— 閩南語:這是我的腳。
- 客家話用語(以國語諧音表示)
- 例:嘿咩,就是說阿!
- —— 「嘿咩」正寫為「係咩」,是客家話的:「是阿」之意。
- 港式用語
- 例:你還未夠班阿!
- —— 大意是「你還不夠格」的意思
- 例:你這個廢柴(廢材)!
- —— 「廢柴」是「廢物」、「沒有用的人」的意思
- 日文用語
- 例:你是我的好麻吉!
- —— 英文match翻成日語,再翻成中文的音譯
- 例:買了十張大樂透居然全都槓龜,真是殘念啊~
- —— 「殘念」是日文懊惱、扼腕的意思
- 英文用語
- 例:這年頭誰不用咕狗寫作業?
- —— 「咕狗」是Google的中文音譯
- 例:這是我的唉低
- —— 「唉低」就是ID(identity)的音譯
- 例:今天好happy!
- —— 直接使用英文「happy」代換中文的高興
- 沒有作文格式的文句
- 沒有做好排版或沒加標點符號造成閱讀困難的形式。
- 例:但在臺灣社會中火星文的另一種解釋是指流行於臺灣年輕族群中一種融合了各種語言符
- 號來替代中文漢字的次文化用語一般來說火星文並沒有嚴謹的定義運用上也不侷限於網路用語通
- 常只要讓人無法立即判定理解的文
- 句皆可泛稱為火星文由於火星文是一種新出現的次文化因此在2006年1月22日23日中
- 華民國九十五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試題出現火星文時而備受爭議
- --(重組後文章:但在臺灣社會中,火星文的另一種解釋是指「流行於臺灣年輕族群中一種融合了各種語言符號來替代中文漢字」的次文化用語。一般來說,火星文並沒有嚴謹的定義,運用上也不侷限於網路用語,通常只要讓人無法立即判定理解的文句皆可泛稱為火星文。由於火星文是一種新出現的次文化,因此在2006年1月22-23日,中華民國九十五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試題出現火星文時而備受爭議。)
- 符號標示
- 直接使用發音或意義相關的符號來取代字
- 例:你↓到我了!
- —— 使用「↓」取代「嚇」字
- 混和用法
- 混和用法由以上各種用法組合而成,是最容易造成閱讀困難的語文方式,絕大多數被稱為「火星文」的文句都是混和用法所產生的。
- 例:偶ㄉ電腦壞掉ㄌ害偶一整天都粉sad~ >"<
- ──(中譯:我的電腦壞掉了,害我一整天都很傷心~)
- 例:1切斗4幻j,↓b倒挖d!
- ──(中譯:一切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 符號表情、象形圖案
- 一般認為表情符號並不屬於火星文。
[编辑] 影響和爭議
2006年,大考中心首次將網路用語引入大學學測考題作為正規考試的一部份。該次學測的國文科考題裡,有一部份的試題引用了夾雜網路用語的「非標準化的中文文章」作為題目,要求考生將文章改寫成「標準化」的中文。
事件發生之後,臺灣輿論有著相當兩極化的反應。肯定者認為考題目的在讓年輕人明白火星文只能於非正式聊天使用,平時還是只能使用標準中文,而持肯定態度。否定者則認為火星文對於較少接觸網路的學生(特別是偏遠地區一代的學生)來說十分陌生,而較無法應付該考題,因而衍生公平正義問題。大考中心應對此題予已送分。[1]亦有人以為,該考題立意雖良善,但有鼓勵高中教火星文之虞,反無法達成大考中心原意。[2]此外「3Q的Orz」中的"Orz"為「我真是敗給你了」之意,並非感激到無體頭地。此種命題反應大考中心想以火星文出題,卻對火星文的真正面貌不夠了解。
同年2月大考中心因答對率達九成五,因而決定不送分。之後,馬公高中將火星文列入補充教材,主要是希望讓學生知道從古文到火星文的語文演變,教導學生正確的用法。3月1日起,上海新正錯誤的成效,並讓學生知道,火星文並不適用於正式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