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蝸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無殼蝸牛(有時也稱無殼族或無殼蝸牛族)指的是無力購買房屋(包括使用房屋貸款購屋)而必須租屋生活的人,此一詞創的流行普及主要來自台灣新聞媒體的報導,由於房價的高漲使許多受薪階級、中產階級的人無力購買房子,必須一人獨自工作並存錢積蓄達數十年才能購屋,或夫妻共同工作並存錢積蓄達十數年才能購屋,或親子兩代共同存錢積蓄才能購屋,即是父母親一代先有部分積蓄,而兒女成年後出外工作來接替累積積蓄,如此以各種空間協力、時間接力的方式積蓄才有能力購屋。
更有甚者,在日本東京的高貴房價地段,甚至有三代共同存錢努力才有購屋的可能,即是祖父孫三代皆持續累積積蓄,才有足夠的金錢買下完整的自有住屋。
直至今日,薪水階級者對於都市的房價依然是難以消受,並成為愈來愈嚴重的社會問題,逐漸形成與過去農業時代相同的「地主、佃農」之貧富懸殊情形,以前曾有專家學者提出比照過去台灣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模式來複製、推動住者有其屋,然這似乎有為財團利益而未獲執政方面的認同與採行,目前唯一對無殼蝸牛者有幫助的政策是(台灣)政府興建的國民住宅(簡稱:國宅)或由銀行配合政府法令所提供的首次購屋優惠貸款,然幫助與改善仍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