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產階級是一種社會階層,在現代社會中,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安定及較高薪酬的工作,但沒有大的社會影響力及權力。此詞語常用於專業人士、學者、知識份子,或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中小型企業東主,中學、小學、幼稚園校長、教師,社工和護士等。
中產階級的界定因素隨各國有所分別,但基本上多以收入及擁有資產作界定,其他因素則包括教育、專業地位、擁有住屋或文化等。例如擁有大學學位的人,多數可躋身中產階級的行列。而擁有自置物業及私家車,亦是中產階級的象徵。 就收入而言,在美國通产家庭年收入在3至20萬美元的即可認爲屬于中産階級,據估計大約80%的美國人屬于中産階級;而在中國大陸,2005年國家統計局根據人均GDP和購買力給出中産階級的家庭收入在6萬至50萬人民幣之間的結論。//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1-d5456189.html//
而在香港,根據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的界定,收入并不能够成为被强调的起点。吕大乐说“这(收入)不是一个太有用的分类”。“就香港而言,月薪2万到5万港币完全可以排到中等收入群体了,但是,这并不是等同于你就成了中产阶级,还要看你住的房子的房价,你的消费方式,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吕大乐界定中的香港中产阶级更重要的是按职业群体划分,同时强调“他们是成功透过教育渠道和凭着学历文凭而晋身。”按照这样标准,香港的中产阶级最多占到人口比例的20%到30%。
根據香港統計處的定義,每個月收入1萬至4萬的住戶被列為中產住戶,這類住戶佔了整體住戶數目的55% //http://hk.news.yahoo.com/070222/12/226h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