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玄菟郡,是中国西汉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之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郡,与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合称汉四郡,设立时间500餘年。玄菟郡是漢四郡中面積最大的一個,亦是四郡裡最重要的一個。
玄菟郡设立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其辖地是卫氏朝鲜属国沃沮的故地,大约是今北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吉林省西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汉昭帝始元五年,玄菟郡的郡治迁至今新宾永陵地区,江外之地划入乐浪郡,此时的玄菟郡大约南达清川江和大同江上游北岸,与乐浪郡为邻;北达哈达岭、辉发河一带,与夫余为邻;其西为辽东郡,以长城为界;其东以长白山为界与沃沮相接[1],居民以高句丽为主。
12年,王莽改高句丽为“下句丽”,其部将严尤诱杀高句丽的君主閔中王邑朱,高句丽遂脱离中原王朝独立,开始吞并玄菟的辖县。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新成立的东汉接受高句丽的朝贡。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将长城内候城、高显、辽阳三县划归玄菟,将玄菟迁到长城以内,辖今日沈阳、抚顺一带,人口约4萬餘,事实上承认了高句丽对于玄菟故地的吞并。不久,高句丽又开始蚕食玄菟郡在长城内的辖地,屡次入侵。东汉中平六年(189年),公孙度割据辽东,玄菟为其属地。238年,曹魏太尉司马懿灭公孙淵,废候城县,设高句丽、高显、辽阳、望平四县于玄菟郡。265年,西晋建立,废辽阳县。
404年,高句丽乘中原内战之机,占领辽东全境,玄菟郡为其占领,设玄菟城管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