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talk:用戶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难道每个人的用户页也能随意修改? ==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维基的自由倒是挺不错,不过能不能让用户页只有自己才有权限编辑啊?毕竟这个让他人修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Caihongxu 14:08 2005年5月7日 (UTC)
- 没错,你的用户页已经被我给改了。--爱国者 14:35 2005年5月7日 (UTC)
- 咣当,你居然给我加了个称号,我还是赶紧把它删了吧。--Caihongxu 15:09 2005年5月7日 (UTC)
- 没关系,反正有历史,可以看到是谁修改的,如果真的很久不来,疏于照看自己的用户页,那也没办法了,不过如果是被加了广告之类的,还是会有热心人帮您删除的。btw,称号留着吧^_^ --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15:12 2005年5月7日 (UTC)
这个问题我记得全球维基人的老大Jimbo有回答过用户的提问,他说请看看我的用户页,连我的用户页都是允许大家编辑的(You May Edit This Page :-) Really, you can. ;-))。当然如果真的经常遭人恶意破坏,就只好请管理员帮你保护你的用户页,非经常性的破坏,如测试、广告等等,一般来说只要回退就可以。--爱国者 15:57 2005年5月7日 (UTC)
- 呵呵,也许这就是Wiki精神的精髓吧。看来我还需要再揣摩一阵子了。--snowman 16:04 2005年5月7日 (UTC)
另外我在Meta上宣布了我的贡献属于公有领域,但是中文维基百科没有模版,那位好心人帮忙做一个?Derek He 12:45 2006年2月1日 (UTC)
==避免頁面受破壞的意見==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日前本人的用戶頁面遭匿名者惡意破壞,把頁面換為不雅圖片,萬幸當時並不是上課時間,亦不致於在一眾中學生前展露頁面。對此本人有一點想法,希望管理員能考慮:
- 限制用戶頁面的修改權限,只容用戶本身及管理員對用戶頁面作修改;
- 容許用戶刪除用戶頁面的修改歷史記錄。
-
-
-
- -- glio 06:35 2006年2月9日 (UTC)
-
-
英語維基已有一個功能,是只讓登記了四天或以上的戶口修改條目。但中文維基未有此功能。--Hello World! (✉) 10:53 2006年2月9日 (UTC)
- (+)赞成,可以讓用戶頁面限制本人才能修改嗎?希望這可以成為MediaWiki的可選功能。--Jasonzhuocn...._交流 22:26 2006年2月9日 (UTC)
我覺得登記四天以上是比較合理的,不然榮譽就發不出去了啊。--ffaarr (talk) 01:27 2006年2月10日 (UTC)
- 你可以试着申请“管理员”权限,我觉得只要给出适当的理由,大家也会同意通过的。比如,你是为了方便管理学生的问题,得到的管理员权限只限于和你的学生有关的事情就好了。维基中也有临时管理员的先例。--边缘o^-^o留言 14:39 2006年2月10日 (UTC)
我反對MediaWiki因為有人破壞而限制用戶頁面只可擁有用戶的人才可以修改,那加了這個後,為什麼不可以全部文章都可以提交限制不可以任可人修改呢?!其實回退的方式很簡單,不用一兩分鐘已經可以全文回退到上一個版本,又何必一定要用保護呢?--石 03:35 2006年2月13日 (UTC)
- 若把用戶頁面作為維基個人私有的部份,我覺得保護是需要的,然卻有違維基公開的原則,更有可能引致部份人濫用的情況,白白浪費寶貴的儲存空間,影響整個系統的維護。其實,只要世上少些無聊人,保護用戶頁面的需要並不大。 -- 202.175.103.242 03:29 2006年2月14日 (UTC)
-
- 我的看法是只是破壞的問題不大,不應把用戶頁加上用戶限權。而且破壞亦是可以回退的,不是甚麼大問題。朋友別想得那樣恐怖,好不好?:)--石 12:13 2006年2月15日 (UTC)
==“他”与“她”==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让我们随便打开一个用户的用户页,我们会发现左边一栏的“工具”栏中有一个“发电子邮件给他”我想是不是可以改成“发电子邮件给他/她”呢?或者安排一个设置,让用户自己设置性别,然后让系统自动转换“他”与“她”。--氢氧化钠 NaOH 09:36 2006年5月3日 (UTC)
- 其實中文的「他」並非男性,而是中性。要不,可改成「電郵聯絡用戶」則性別中立。--石添小草 09:49 2006年5月3日 (UTC)
-
- 中文本来对第三人称的性别没有英文那样重视,“她”和“它”发明没有多少年,音还一样;“他”完全可以作为中性的统称。--方洪渐 11:22 2006年5月4日 (UTC)
- “她”是1920年刘半农发明的,一直到30年代还有许多出版界拒绝使用这个字,认为去掉了人字旁是不把女人当作人看待,直到40年代才普遍流行,主要是由于翻译作品大量增加。--方洪渐 04:08 2006年5月5日 (UTC)
-
- 我並不認為中國古代是因為男女平等所以男性用的代名詞可以同時用在男女身上,事實上,我認為其實是因為傳統中國文化中女性向來被視為是男性的附屬,因此以男性使用的代名詞順便將女性包括進去。還有,包括法文在內的許多歐洲語言都有複雜的名詞屬性,但這其實都是源自拉丁文的文法,跟性別認知沒啥關係。舉例來說,德文裡面男人是陽性的,女人是陰性的,這些很好理解,但是為何小女孩(Madchen)卻是中性的?可見陰陽性的使用其實與性別認知無關。還有,我們可以覺得別種語言的文法難學複雜,很多語言的演化都有其文化背景,在不瞭解之前實在不該批評人家的語言是『無聊』。如果這樣說的話,也有一些我遇過有在學中文的外國友人也曾抱怨過他們對於中文的量詞問題實在很苦惱,因為歐洲語言裡面數東西只要數字再加上名詞就知道代表什麼東西有幾個,但中文卻硬要加上量詞,所以對於他們來說,為何車子要以『輛』計算,香蕉要算幾『根』,一樣形狀的毛筆卻要算有幾『枝』,對於外國人來說或許也是一種中國式的無聊吧?--泅水大象 訐譙☎ 08:28 2006年5月6日 (UTC)
-
-
- 有些語言的複數格照數字改變。例如俄文就有en:Dual (grammatical number)。中文表面上單複數相同,但是在兩個一組的量詞上就有「一雙筷子」、「一對耳環」這樣的怪異說法。當然現在在台灣也有很多人不是用「個」就是用「台」。一「台」車、一「台」電視機、一「台」洗衣機……。也就是說很多缺乏教育的人,照樣不懂正統中文。 -- Toytoy 13:43 2006年5月6日 (U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