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事可樂 (Pepsi Cola) 是美國百事公司推出的一種碳酸飲料,也是可口可樂的主要競爭對手。
在全球的可樂市場中,可口可樂均佔上風,但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該處的百事可樂銷量卻比可口可樂高,是少數能超越可口可樂的地區。在那裡,不少說法語的人均慣飲百事,透過法語明星做代言人,百事在當地的市場地位得以把持。在二十世紀中期,百事的名稱曾是當地的英語人貶低法語人的字詞。
目录 |
[编辑] 歷史
百事可樂最初於1890年代由美國北加洲一位名為的藥劑師 Caleb Bradham 所造,以碳酸水、糖、香草、生油、胃蛋白酶 (pepsin) 及可樂堅果製成。該藥物最初是用於治理胃部疾病,後來被命名為“Pepsi”,並於1903年6月16日將之註冊為商標。
該藥劑師在藥房內提供飲品給客戶享用,百事可樂的名氣由此而起。
經過十七年的成功,Bradham認為糖的價格會大升,逐把不少資產用作購買糖。但事與願違,糖價沒有上升,反而下跌,因此蒸發了不少財富,他的百事可樂於1923年宣佈破產。
至1931年,百事可樂被Loft糖果公司的主席Charles G. Guth收購,使它能再度在市場上出現。
1940年百事可樂推出全國廣告,其廣告主題“Nickel Nickel”頗為流行,還被譯為55種不同語言。
百事可樂以再用酒樽來銷售,創下佳績,價格也比可口可樂便宜。因此曾被喻為“低下階層的飲品”,在美國被視為黑人的飲品,加拿大則被說為法語人的飲品。
為了改造形象,百事可樂於五十年代大賣廣告,又找來了不少名人作產品代言人,使其銷量直逼可口可樂,但終於沒有超越。在六十年代,百事開始改變策略,以年輕人作賣點。
1964年,百事可樂開始推出無糖的健怡版。
在八十年代,百事與可口可樂的競爭更為激烈,百事推出一系列以挑戰為主題的廣告,使對手銷量下降,可口可樂不甘示弱,推出以“新可樂”為主題的廣告。
[编辑] 佚聞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是可口可樂的支持者,但後來居然未能在心誼的可口可樂公司求得一謀半職,憤而加盟百事可樂,任其公司的律師,後來百事可樂成為共和黨及親共和黨人士的指定軟性飲料,而民主黨或親民主黨人士的則選用可口可樂為其主要軟性飲料。
參考自:Frederick Allen著/文林譯,《神秘配方:可口可樂百年行銷傳奇》,麥田,1996年4月。
[编辑] 周边产品
百事可乐不光销售饮料,也销售周边运动产品,包括登山包、手表、服装等。
[编辑] 代言人
以下是全球曾為百事可樂代言人的名人
而在大中華地區,曾擔任百事可樂代言人的名人包括:
[编辑] 對人體健康的爭議
百事可樂被指如長期飲用,對人體健康可能會有不良影響。
[编辑] 磷酸
有營養家認為,百事可樂及其他汽水均含有磷酸,長期食用會對人體骨質結構造成破壞,會出現骨質疏鬆等問題。
[编辑] 糖份
過量食用糖份會導致肥胖,更有患糖尿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