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谷廉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表記 | |
---|---|
日語原文 | 磯谷廉介 |
假名 | いそがい れんすけ |
羅馬字 | Isogai Rensuke |
磯谷 廉介(いそがい れんすけ,Isogai Rensuke 1886年9月3日 - 1967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將領,香港日治時期總督,南京軍事法庭裁定戰犯。
磯谷廉介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6期,跟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為同期同學。後曾任日本陸軍省軍務局長,日本駐中國公使館副武官,是日軍中的「支那通」。1938年3月,磯谷廉介指揮日軍第10师团進攻華北,跟李宗仁指揮的第五戰區國民革命軍在臺兒莊會戰,一度受挫。同年6月,磯谷廉介接任日本關東軍參謀長。
1939年5月,滿洲國軍隊跟蒙古軍隊在諾門罕發生小規模邊境衝突,後演化成為日本關東軍對蘇聯紅軍的正面對決。朱可夫指揮6個旅7万名蘇聯遠東軍,以機械化部隊擊敗兩個師團約4萬名日本關東軍,18,000名日軍伤亡。日本全國震動,平沼內閣請辭。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及參謀長磯谷廉介被撤職,磯谷廉介轉後備役。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向英,美宣戰。酒井隆指揮日軍進攻英國殖民地香港。經過18日的戰鬥,香港總督楊慕琦在12月25日向日軍投降。磯谷廉介被任命為香港佔領地總督,於1942年2月20日正式上任。1944年12月24日,磯谷廉介調任台灣行政司長,香港佔領地總督一職改由田中久一接任。磯谷廉介佔領香港期間,日軍從香港奪取各樣物資,包括強迫市民換取無保證的日本軍票。又實行日化教育,禁止使用英語,把香港街道及地名改為日本名;推行疏散政策,迫使香港居民遷回內地。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香港的居民人數降至70萬,只及戰前的一半。
1946年,國民政府在南京軍事法庭判以戰爭罪行審判磯谷廉介。磯谷廉介被判無期徒刑,後來提早獲釋,1967年於日本逝世。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
前任: 酒井隆 (香港軍政廳最高長官) |
香港佔領地總督 1942年2月20日-1944年12月24日 |
繼任: 田中久一 (總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