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為1684年-1727年﹔台灣道的正式官職名稱,為台灣地區的實際統治者﹔清治時期初期的這階段,台灣為福建省所管轄,按照清朝官員迴避本籍的制度,各地主官皆為外地輪調。
建置
福建分巡臺灣廈門兵備道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福建巡海道改置而來,其職銜上的兵備銜-可指揮軍隊,並可以兼管學政-可監督科舉考試,又可簡稱為台廈道、台灣道。
沿革
康熙六十年(1721年)因為朱一貴事件,清聖祖決定將臺灣廈門道的兵備銜拿掉,並改為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
雍正五年(1727年)因為福建總督高其倬奏請清世宗,將福建興泉道加上巡海道銜並移駐廈門,改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為福建分巡台灣道,專管台灣事務,而吳昌祚為改制之後的首任主官。
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就職位等級來說,屬道員之正四品文官。
[编辑] 歷任
- 周昌: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五年解任回京。
- 王效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任。
- 高拱乾:1691年。
- 常光裕: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任。
- 王之麟: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任,四十三年任滿。
- 王敏政:1704年。
- 周元文: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代理
- 陳璸:1710年。有政聲,後升為偏沅巡撫與福建巡撫,康熙五十七年卒於福建巡撫任上,追贈禮部尚書。
- 梁文科: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調任,五十六年離任。
- 王珍: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代理。
- 梁文煊: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任,六十年因無力處理朱一貴事件,遭行刑。
- 陶範:1721年康熙六十年任。
- 陳大輦:1722年,臺廈道,1724年卒於任。
- 吳昌祚:1724年,1724年上任,1727年台廈道改制為台灣道,他亦為首任主官。
[编辑] 參考文獻
- 劉寧顏編,《重修臺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 (清)丁紹儀,《東瀛識略》,台北市,臺灣銀行,1957年
- (清)蔣師轍,《臺灣通志》,台北市,臺灣銀行,1993年
- 《淸實錄》,北京市,中華書局,1986年
|
|
---|---|
元朝、明朝: | 澎湖寨巡檢 |
台灣荷西殖民時期: | 台灣長官 | 雞籠淡水長官 |
鄭氏王朝: | 承天府府尹 | 東寧總制 | 延平郡王 |
台灣清治時期: | 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 | 福建分巡台灣道 | 福建分巡台灣兵備道 |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 台灣巡撫 | 福建台灣巡撫 |
台灣日治時期: | 台灣總督 |
中華民國: | 台灣省行政長官 | 台灣省主席 | 中華民國總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