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经验主义通常指相信对现代科学方法,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意即通过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推导优于单纯的逻辑推理。
与经验主义相对的是欧洲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根据理性主义的说法,哲学应经由思考和演绎推理而得出结论。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亚里斯多德、托马斯·阿奎纳、托马斯·霍布斯、弗兰西斯·培根、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
经验主义通常做为形容词与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起出现,用来表示通过主观臆断作出判断,而不是通过观察和实验。
[编辑] 与科学的关系
经验主义是逻辑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的前身。直到今天,经验主义的方法还在影响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而自然科学方法则是传统观念的发展。然而近几十年来,一些新的理论学说,例如量子力学,构成主义,托马斯·塞缪·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已经开始对经验主义在科学研究的方法方法上独一无二的地位产生了轻微的冲击。另一方面,诸如量子力学的一些理论证明了经验主义的不可靠性:经验主义不具有发现违反直觉的科学规律的能力以及对理论进行更改以适合这些规律的能力。
[编辑] 哲學上的關係
經驗主義一詞原本意指古希臘醫生的經驗,拒絕一味接受當代的宗教教條,而是依照所觀察到的現象為分析依據。經驗主義首先在十七世紀由英國人洛克系統性的闡述。洛克主張人的心志原本是空白的表格,而是經驗註記其上。這種主義否定了人擁有與生俱來的觀點或不用藉由經驗就可以獲得的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經驗主義並不主張人們可以從實務中自動地取得知識。根據經驗主義者的觀點,經由感受到的經驗,必須經過適當歸納或演繹,才能鑄成知識。在哲學發展上,經驗主義一直和理性主義作為對比。理性主義認為大部分的知識是歸究於感覺上的獨立思考。無論如何,這種對比已被視為過於簡單化,因為近代的歐陸理性學者也鼓吹利用科學方法去取得實際經驗;而洛克也認為超自然的知識(如宗教神學)必須單獨藉由直覺或推理才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