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士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聂士成(1836年—1900年)字功亭,安徽合肥北鄉(今崗集鄉聶祠堂)人,清朝將領。
生於合肥北鄉崗集三十鋪村聶祠堂郢一農家。武童出身,其母有烈女之風,70歲時仍能練武。後隨湘軍袁甲三攻打捻軍。改隸淮軍,任把總,鎮壓太平軍、捻軍,授予“力勇巴圖魯”勇名,與王孝祺、章高元並稱“淮軍後起三名將”。光緒十年(1884年)爆發中法战争,聶士成奉命率軍赴台,授山西太原鎮總兵。1894年甲午战争,隨提督葉志超援朝,駐軍牙山。於遼東大高嶺一帶,擊斃日軍將領富剛三造,取得清军为数不多的几场胜利,以功授直隸提督。馬關條約簽訂後,清政府改革陸軍軍制訓練新軍,北洋陸軍改為武衛軍,聶士成所部為馬步軍三十營,駐紮蘆臺,按德國軍法操練,並提拔当时的张作霖。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山東等地迅速發展,聶士成力主鎮壓。5月30日,奉命保護蘆保、京津鐵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6月13日,率所部守衛天津,身中數彈,7月9日中炮陣亡,战死城西八里台。1905年清政府立碑紀念,花崗石砌築基座,高2.4米,位於南開區紫金山路與津鹽公路交叉口。謚號“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