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法戰爭 | |||||||||||
---|---|---|---|---|---|---|---|---|---|---|---|
之一部份 | |||||||||||
![]() 1884年,法軍攻破北寧。 |
|||||||||||
|
|||||||||||
參戰方 | |||||||||||
![]() ![]() 安南 |
![]() |
||||||||||
兵力 | |||||||||||
25,000-35,000 | 15,000-20,000 | ||||||||||
傷亡 | |||||||||||
10,000人陣亡或受傷 | 2,100人陣亡或受傷 |
中法戰爭(法語: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戰爭,清朝與法國之間為越南主權問題而爆發的戰爭。戰爭之中由於清朝對法宣戰時未召集各國大使,因此不具有公開性,而法國自始至終未向清朝宣戰,僅稱為「報復性軍事行動」。而戰場除了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也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派遣孤拔率領遠東艦隊攻打台灣,控制台灣海峽,佔領澎湖。
戰爭過程中,雙方互有勝敗:法國遠東艦隊 (法國)|遠東艦隊固然擊潰清朝南洋艦隊,並攻佔澎湖而封鎖台灣海峽,卻在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戰敗退,而無法拿下台灣,達到威脅中國東南沿海的戰略目的;而清朝雖然海戰慘敗,旗下黑旗軍卻在越南諒山一帶大敗法軍,迫使茹費禮政權垮台,兩國重起談判。可是談判之下簽署的《中法新約》卻令法國取得越南宗主權,重開兩國貿易,使法國意外得到越南等地的殖民地。而戰後清朝重新重視海防,將台灣劃為獨立一省,以強化東南沿海的防務,同時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開始利用與英國等強國的關係增加談判籌碼。
目录 |
[编辑] 起因
法國引起的,主要是他們想擴張勢力到歐洲以外的國家,於是他們看上了越南。但是這就引起清朝的反彈,因為當時越南還是臣服於清朝,所以之後就有清法戰爭的發生,而整個戰爭大概是從西元 1883 年到 1885 年前後三年,戰場涵蓋了 中國、 越南、台灣
[编辑] 過程
[编辑] 前期陆战
[编辑] 海战
8月,孤拔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南洋水师,战局对中国不利。10月初,法舰在全歼南洋水师后转而进攻台湾,进犯基隆和淡水,刘铭传放弃基隆退守淡水。法军进攻淡水被击退,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1885年初,法海军的陆战部队又从基隆向台北进攻而不果。法舰则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澎湖岛及渔翁岛。但镇海之战中,法舰遭到扼守招宝山炮台的中国军队还击,孤拔的座舰被击中,孤拔于6月11日死于澎湖岛,一说是被中国军队击成重伤而死,一说染病而死。
[编辑] 后期陆战
1884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急调广西提督冯子材指挥战斗。冯子材在关内选择险要地势,挖壕修筑炮台。然后出兵夜袭法军驻地文渊城,诱使法军进攻。
1885年3月23日法军第2旅2000余人从谅山出发,攻入镇南关,冯子材指挥属于左宗棠湘军系统的「黑旗军」[1]和「恪靖定边军」英勇作战,将法军逼下长城,进入伏击圈。3月24日,法军分三路发起冲击,冯子材亲自手持长矛进行肉搏,经过两天激战,歼灭法军1000多人。法军全线崩溃,中国军队乘胜追击。3月26日攻克文渊城,3月28日攻克驱驴,3月29日攻克谅山 ,3月31日攻克屯梅、观音桥,4月2日攻克谷松 ,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冯子材亲率军队准备进攻河内,但清廷下诏撤军。
[编辑] 结局
1885年3月30日,镇南关战役失败的消息传到法国本土,总理茹费理(Jules Ferry)下台,法国内阁以306对149的票数否决向中法战争中的法军追加军费[2],法国已无力再战。
在英国调停下,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Patenotre)在天津会谈,于1885年6月9日簽訂了一个有利於法國的《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結局。《中法新约》的主要内容就是确认了1884年战局对中国不利时法国和越南之间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结果法国军队撤出台灣,中国军队撤出越南,从此越南脱离中国,成为法国属地。
天津條約刚签完两天,前一年带领法国海军全歼南洋水师的孤拔就死于澎湖。在1885年这种战局大逆转的情况下,左宗棠對李鴻章签下一个对1884年才成立的条约的自伤行为完全不能理解,对當時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李鸿章恼怒之余,决定拿左宗棠的下属开刀,指使亲信潘鼎新、刘铭传等陷害攻击“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3]、台湾兵备道刘璈,使他们失去兵权。左宗棠上书为属下鸣冤叫屈,但一个月后就于7月27日(阳历9月5日)在福州嘔血數碗病故,左臨終前,尚掙扎起病軀端坐病榻,睜眼振臂呼:[娃兒們,與我報國殺敵!衝衝!]遂逝,愛國情懷令人激賞。
[编辑] 注释
- ↑ 当时的广西巡抚劉長佑是黑旗军的主要官方支持。劉長佑是湖南新寧縣人,和湘軍將領劉坤一、江忠源、劉光才是同乡,均为湘軍系统重要将领。
- ↑ France: History:"On the 30th of March 1885, on the news of the defeat of the French troops at Lang-Son, the Chamber refused to vote the money for carrying on the campaign by a majority of 306 to 149."
- ↑ 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法军炮击镇南关,提督冯子材在镇南关筑长墙三里多,筑垒扼守。二月八日,冯子材亲自督战与法军大战,王德榜率部于甫谷布下伏兵,大胜法军。但按《清史稿》不久即“移疾去”,实际上被除官。光绪十六年(1890年),王德榜才受补受贵州布政使,实际上是流放边疆地区。光绪十九年(1893年)春,卒于任内,终年57岁。
[编辑] 參見
清代對外戰爭 | ![]() |
雅克薩戰役 | 第一次鴉片戰爭 |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 中法越南戰爭 | 中日甲午戰爭 | 八國聯軍之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