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聚星樓,又名魁星塔、文昌閣 ,當地人稱之為文塔,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屏山上璋圍北面,原為新界原居民五大家之一的鄧氏家族聚區地的風水塔。
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為屏山鄧族第七世祖寧國府正堂鄧彥通所建,有超過600年歷史,為香港現存最古的古塔,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亦是屏山文物徑的重點古蹟之一。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编辑] 名稱由來
據鄧族父老相傳,當地立村之時,風水先生曾指出當地依山環水,定必子孫繁衍而千年不衰。唯不足之處是,1)青山尖而高大,旺火為忌,宜多水而濟之;2)而西北缺口,北煞傷人,將來鄧族文官升堂,自有擋煞之法。但至於何謂「文官升堂」,當地風水先生只答曰:「天機不可盡泄」。
明朝洪武15年(1382年),屏山鄧族第七世祖寧國府正堂鄧彥通受封,在上任升堂的第一天晚上,他夢見故鄉西北角上空星光燦爛,但群星突然落下,聚集於西北的河口。鄧彥通夢中驚醒,並想起立村時風水師傅的說話, 回顧始祖至他雖已經七代,但總共只有12個男丁,而其中竟有4人早逝。鄧彥通心中不安,於是聘請風水師傅謀求擋煞之法。師傅說:「貴村之立村先師果然學問不凡。大人升堂而群星來會,應建樓以聚之,借助於眾星,自有雷霆萬鈞之威而北煞服焉。苟有文筆而無掌筆之才,不為用也!」鄧彥通恍惚大悟,於是在此建立了七級浮屠(即佛榙),恭奉文武諸神,擋北煞,鎮水災。果然,鄧彥通以後的七代人,發了22個男丁,當中10人另建圍村,有幾位做了壽官,有兩位建了二公祠,有的長壽達八十多歲、九十多歲,鄧氏家族在屏山的男丁有1,500多人。鄧氏在明清兩代人材輩出,每能在科舉中金榜提名,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族人相信是塔恭奉的文曲星庇佑,故族人亦稱此塔為「文塔」。
[编辑] 建築
聚星樓原高七層,但後來因風雨侵蝕,上面四層經已在風災中塌毀,只剩下現時的三層。聚星樓呈六角形,建基於一矮台之上,主要以青磚及麻石砌成。三層的聚星樓約十三公尺高,最上層供奉著主宰文運、掌管功名的魁星。聚星樓每層均有吉祥的題字,由上層而下分別是「凌漢」、「聚星樓」和「光射斗垣」。
[编辑] 相片
[编辑] 聚星樓開放時間
- 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5時。
- 逢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
[编辑] 前往交通
路線編號 |
往返地點 |
下車地點 |
九廣西鐵 |
天水圍站 |
九廣輕鐵 |
610 |
元朗總站 - 屯門碼頭 |
屏山站 |
614 |
元朗總站 - 屯門碼頭 |
屏山站 |
615 |
元朗總站 - 屯門碼頭 |
屏山站 |
751 |
友愛站 - 天逸 |
天水圍站 |
751P |
天水圍站 - 天逸 |
天水圍站 |
761P |
元朗總站 - 天逸 |
坑尾村站、天耀站 |
K65 |
元朗東 - 流浮山 |
經屏廈路 |
九龍巴士 |
53 |
荃灣(如心廣場) - 元朗(東) |
坑尾站 |
63X |
佐敦 (匯翔道) - 天慈 |
屏山 |
269B |
紅磡碼頭 - 天水圍市中心 |
聚星樓 |
269C |
觀塘碼頭 - 天水圍市中心 |
聚星樓 |
264M |
青衣機鐵站 - 天水圍天恩村 |
聚星樓 |
269D |
沙田瀝源 - 天水圍天富 |
聚星樓 |
69M |
天瑞 - 葵芳地鐵站 |
聚星樓 |
69X |
天瑞 - 佐敦匯翔道 |
聚星樓 |
276A |
上水太平 - 天水圍天恆村 |
聚星樓 |
城巴 |
969 |
天水圍市中心 - 銅鑼灣 |
專線小巴 |
33 |
元朗泰豐街 - 下白泥(經屏廈路) |
34 |
元朗泰豐街 - 流浮山(經屏廈路) |
35 |
元朗泰豐街 - 沙橋(經屏廈路) |
|紅色小巴 |元朗 - 屯門置樂花園/荃灣/佐敦道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