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銘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性別: | 男 |
政黨: | ![]() |
出生: | 1929年11月16日 台灣高雄市 |
逝世: | 2002年1月6日 台灣臺北市 |
學歷 | |
|
|
經歷 | |
|
莊銘耀(1929年11月16日—2002年1月6日),中華民國海軍軍官,軍職之外曾任駐日代表、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及亞東關係協會會長,臺灣高雄市人。
目录 |
[编辑] 生涯
莊銘耀於1948年進入海軍官校,1952年畢業後,擔任中榮艦航海員,並參加東山島戰役,率領第一舟波登陸成功。之後留學日本學習魚雷。返台後續任海軍修械所工程師。其後歷任聯智、中權、太昭及洛陽艦艦長、二軍區作戰組長、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副處長、海軍新訓中心指揮官、臺北勤務處長、一四二艦隊長、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助理次長、海軍總部人事署署長、艦訓部指揮官、海軍總部參謀長、海軍副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務。1991年7月1日晉任海軍二級上將,成為首位臺灣出身的海軍上將,亦是繼鄒洪、陳守山之後第三位臺籍上將,並於同年5月1日成為首任臺籍海軍總司令,至1994年4月16日卸任。其後轉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96年5月30日,李登輝批准由莊銘耀出任駐日代表。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延攬其擔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後因肝疾日篤,免除國安會職務,於2001年9月接替林金莖擔任亞東關係協會會長。2002年1月6日因肝癌末期導致肝衰竭,於當日上午8時14分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
莊銘耀個性謙虛溫和,臨下以寬,甚受長官同僚敬重,且廣獲部屬愛戴。雖然官拜上將又擔任大使級職務,仍然兩袖清風,毫不聚歛家財。臺籍身分、日式教育的成長經驗、優異的工作表現、以及近劉和謙而遠郝柏村的派系位置使他先獲得李登輝的賞識與提拔,後為陳水扁所倚重。
[编辑] 尹清楓案
1993年12月10日,爆發海軍總部武器系統獲得管理室上校執行長尹清楓命案。雖然案發之後海軍總部方面立刻成立軍法專案小組及善後處理小組調查處理各項事宜,然而因12月10日至12月14日間執行之內容及協商檢討全無紀錄,遭監察院於彈劾時任海軍總部軍法處長之劉錦安上校及海軍總部軍事檢察官之吳榮章中校二人時加以批評。外界普遍認為尹案之處理瑕疵可能是莊銘耀於1994年不僅於總司令任期屆滿前15天去職、且之後亦未能繼續擔任如國防部長等更高階職務的主要原因。
[编辑] 駐日工作
駐日代表任內,莊銘耀促成臺灣和日本斷交後中止的大阪航線於1998年4月復航,同年5月獲得日本國會一致通過出入國管理修正法,承認臺灣護照有效並取消斷交後對赴日臺灣人發行「渡航證明書」取代簽證之做法方式,並恢復對臺灣旅客的72小時過境免簽證,1999年9月日本政府並進一步放寬對臺灣觀光客赴日多次簽證之規定。除此之外,莊銘耀透過自己與日本自衛隊間之人脈,邀請退役將領到臺灣訪問,指導水雷作戰,是臺日之間斷交之後罕見的高層次軍事交流。
[编辑] 榮典
1971年莊銘耀曾當選國軍英雄。2000年9月6日獲總統陳水扁頒授一等景星勳章。辭世後,於2002年1月16日由總統明令褒揚。
[编辑] 敦睦艦隊
敦睦艦隊的歷任指揮官中,1980年的莊銘耀繼1971年的劉和謙之後成為第二位擔任海軍總司令者。其於海軍參謀指揮大學正規班第16期同窗、1975年支隊長顧崇廉是第三位。第四位則是現任國防部長李傑。除此之外莊、顧二人因緣甚多。顧崇廉繼莊銘耀之後成為洛陽艦艦長(李傑亦然),也接任莊銘耀之海軍總司令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