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瑞·貝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蓋瑞·貝克(加裏·貝克, 1930年12月2日--,Gary Stanley Becker)美國經濟學家,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表揚其「將微觀經濟學的分析視野拓展到非市場經濟領域的人類行為之中」。他同時是「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跟「美國國家經濟調察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成員。
貝克生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的Pottsville地區。1951年得到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學位,1955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57至1968年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後返回母校芝加哥大學執教。1967年獲得美國經濟學學會的「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
貝克是最早讓經濟學的範疇進入社會學中「家庭關係」此一題目的人之一。舉凡種族歧視、犯罪、家庭組織和剋藥問題....等都有涉及。他最為人所知的成就便是他證明了許多不同類型的人類行為其實並非是出於盲目,而是有其背後的深思熟慮。 他也是當代第一流關於資本現象的研究者。在其他的領域中,他的同事利依特(Steven Levitt)經常被視為貝克經濟學方法的追隨者,利依特同樣是將經濟學的視野用於其他的非正統的經濟學題目上。
貝克還是「不肖子定律」(the "rotten kid" theorem)的創說人
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引言,可以將其的工作劃分到下列四個領域之中:
- 資本的投資
- 庭成員的行為,包括家事分工和在家時間
- 犯罪與刑罰
- 區別市場上的勞動力與商品
他從1985年起到2004年每個月在《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上和自由派經濟學家Alan Blinder輪流發表文章。2004年12月起,他和波瑟尼(Judge Richard Posner)投入網誌(weblog)的撰寫。
[编辑] 內部聯結
页面分类: 1930年出生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美国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