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籠埔斷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車籠埔斷層位於台灣西部,台中盆地東邊,為一條東傾的逆衝斷層,其東側有雙東斷層,西側有彰化斷層。此斷層在1999年9月21日的錯動,是造成集集地震之主因,但是某些研究指出,集集地震造成的地震斷層並不完全依循車籠埔斷層的斷層面滑動[1]。
[编辑] 斷層特性
在集集地震中,車籠埔斷層在地表產生了達百公里的破裂面,北起新竹內灣雙琦,南至南投桶頭,最大水平和垂直位移量達9公尺和6公尺。車籠埔斷層的東側是上新世錦水頁岩和卓蘭層、西面則是更新世頭嵙山層和沖積層。斷層的主要滑動面在近地表大致沿著錦水頁岩或卓蘭層,東側的岩層向西北逆衝[2]。
在石岡鄉埤豐橋以北,斷層分叉成數條大致平行的小斷層,走向呈現東西向和東北向,傾角大約在40-50度之間,主要型態為走向滑移伴隨逆衝。在埤豐橋以南,斷層逐漸由東北-西南向轉為南北向,地表破裂帶主要沿著麓山帶前緣,斷層依然以走向滑移伴隨逆衝的型態為主。到霧峰鄉以南,斷層型逐漸轉變為以逆衝為主,沒有明顯的走向滑移分量,此段斷層傾角在25-80度之間。在南投以南,斷層的走向滑移分量逐漸出現,斷層傾角在30-60度之間,到瑞竹鄉以南,斷層型態改以走向滑移為主,傾角大於70度,位移量也逐漸縮小,在南投桶頭鄉逐漸失去明顯的地表變形[3][4]。
[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