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移民潮是指香港於1967年六七暴動後,及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移民往外國的熱潮。據估計,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的移民人數數以萬計,不少人才及資金外流,對香港人口構成一定的影響。
目录 |
[编辑] 1967年
1967年香港發生六七暴動,引致社會不安,當時一些較為富裕的香港居民,由於對香港的前景憂慮,選擇移民到外地。而一些新界原居民亦行使權利,入籍英國並取得擁有英國居留權的英國護照,移居當地。
[编辑] 背景
1984年12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確立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予中國。由於香港不少居民在中國大陸經歷政治動盪,也有很多人對中共的統治感到抗拒,因此一些人開始有移民的打算。雖然當時英國廢除了香港人擁有入籍英國的當然權利,但這並沒有對移民人數構成重大的影響。
到了1989年,北京發生的六四事件,使更多香港人對主權移交後的前景感到悲觀和恐懼,令香港出現了大規模的移民潮。
[编辑] 經過
移民潮維持到1994年以後,持續達5年以上,加拿大、澳洲和美國是當時不少香港人移民的熱門之選。在移民的高峰期,一些像佛得角等小國也在雜誌上刊登廣告宣傳該國護照可供申請。也有外國領事在發出入境簽證時收受利益,干犯了貪污行為。
至1996年起,即主權移交前一兩年,由於部份移民在外國的發展不濟,亦有部份對香港前景改觀,因此開始有一些已經歸化並擁有外國護照的移民回流香港,視為香港回流潮。
[编辑] 移民熱點
城市方面,不少香港人移民選擇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定居,當中卑詩省列治文又有「小香港」之稱,其他熱門的城市有多倫多、澳洲悉尼、墨爾本、紐西蘭奧克蘭、新加坡等。
[编辑] 影響
[编辑] 參見
- 香港主權移交
- 香港回流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