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礼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年—1834年),苏格兰传教士,中華基督教會的創辦人。1807年到达广州,在英国东印度公司任职25年。曾建议英国政府在中国自设法庭,以取得治外法权。曾将《圣经》译成中文,又编《华英字典》。
- 马礼逊年青时在学校就讀医学,知道神感动他前往中国,所以1804年便申请成為一名傳教士。有了这样的心願后,馬禮遜開始自学中文,並修習天文及医学。與利玛窦所採取的方式一样,因为他深知当时清朝並没有开放,不具有傳教的自由。為了进入中国要有其他的切入点,而医学和天文是當時西方较先进的方向,因此他希望接着这个做为交流的媒介以順利进入中国。
- 1807年时馬禮遜自英国启程来到中国,当时以为到中国不方便,所以先到纽约,在纽约那边换船並且申请手续。在办手续的时候,纽约船坞公司职员知曉其將前往中国,便以轻视的口吻对他说“马礼逊,你以为靠你一个人,就可以改变中国過去5000年來對於偶像的崇拜嗎?”,那时马礼逊回答一句有名的话:“我不能,但我相信神能”,他以这样的信念與信心抵達中国。
- 1807年9月是清朝嘉庆年间中期,清朝已逐渐衰弱。抵達時马礼逊待在广州,因为不能够合法地进入中国,所以滞留广州的十三洋行。因此马礼逊作為十三洋行东印度公司翻译的身份自處。
- 馬禮遜秘密自学中文,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情形,以预备向中国人传播福音。
开始时遇到許多艰难,但后来他的中文学得相当好。
目录 |
[编辑] 工作方式 – 广传福音的预备
- 1812年马礼逊就开始编“中文文法”,又名“中文法程”。因为他深知無法自由传道,但是如果西方传教士要来中国一定要学好中文。
- 1814年9月9日时,廣東省香山县人蔡高接受马礼逊替他受洗,他是第一位中国更正教的信徒。
- 1818年在马六甲创办英華書院,兼活字版印刷所。
- 1823年12月更正教信徒梁发被马礼逊按立为中国第一个更正教的牧師。他协助马礼逊来做印刷工作。梁发在1832年用中文寫了一本《劝世良言》。這本《劝世良言》就是日後太平天國開國者洪秀全的思想根據。
- 1823年马礼逊出版了一部重要的汉英对照字典:《华英字典》。当时大部分的欧洲人都懂英文,因此懂英文的傳教士就可以根据这部字典来学习中文或从事翻译工作。所以《华英字典》和基要真理的小册,是马礼逊的重要贡献。在这项奠基性的工作中他得到梁发和其他一两位中国助手的帮助。
[编辑] 翻译圣经
- 到1823年,新旧约圣经合并出版。马礼逊所翻译的中文圣经是第一本中文圣经,在此之后还有麦都思翻译的中文圣经(1843年),但马礼逊的翻译本因为时间最早和翻譯严谨、貼切,所以他这部中文圣经后来被大部分人使用。
[编辑] 出版杂志
- 第三步就办杂志,1813年8月15日时出版了中国第一份民间报纸,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杂志是马礼逊所出版的,名称叫做《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这本杂志介绍西方科学、律法和一些新知识,也讲述到教义和圣经的。他介绍一些新资料,让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些了解,同时也对圣经的教义有些了解。
- 在马六甲英華書院附设了一个活字版铅字印刷的印刷厂。这是戴德生的岳父戴尔(Dyer)创建的活字版的华文铅字,可以大量印刷圣经和传教杂志。
[编辑] 办学堂
- 第二方面就是办学堂要栽培本地的人才。在1818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办了英華書院。英華書院当时盖得相当有规模,類似大学,以教育华人青年及儿童為目標,是中国第一所洋学堂。后来这英華書院搬到香港,造就許多在中国的基督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