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特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L特急(日文:エル特急或エル特別急行)是日本的一種列車等級,通常是日間行駛、往返班次較為密集的一種在來線特急(特快)列車。這種列車的特急券之車資(特急料金)與一般的特急列車同額,但在列車時刻表、列車的頭徽(Headmark)與路線牌(方向幕)上所標示的車名前面,會多打上一個圖樣化的「L」字以便與一般的特急列車有所區別。
[编辑] 簡介
在屬於舊日本國鐵時代的1972年10月2日之時刻表改正(ダイヤ改正)中,日本國鐵將9種在日間時每小時同時刻皆有發車的在來線特急列車(包含關東地區6種,山陽地區3種),改名為「L特急」。雖然L特急的「L」字並沒有什麼特定的意義存在,但在定位上這種每個小時定時發車的特快車,與歐洲國家的城際列車(InterCity)非常類似,其特殊之處包括自由席(非對號入座席位)佔全車座位數的比例較一般特急高,較一般特急列車來得密集的停站,與較短的路線,因此廣受在大城市間通勤的旅客之歡迎。以某個角度來說,L特急頗有「地區性特急列車」(Local Limited Express)的味道存在。
L特急的存在有其時代背景,在當時,日本國內各大城市間的運輸大都是以急行列車(停站較普通車少但車資相同的快車)作為主力,而少數存在的特急列車則以全車指定席(對號保留席位)為原則來區隔市場,因此能夠擁有特急列車服務品質與急行列車便利實惠的L特急,在高低兩種級距之間找到良好定位。但在歷經多次時刻表改正之後,除了班次設定更規則化外,特急列車也開始增設自由席,或甚至以回數票的方式銷售特急車票,讓特急列車的使用逐漸大眾化。這種變化逐漸拉進特急與L特急之間的差別大小,再加上由於新干線持續建設並延伸營業範圍,使得很多原本行駛在同樣城市間的在來線特急遭廢除,再再壓縮了L特急的生存空間,逐漸使得這種列車等級虛名化。
1987年日本國鐵解散,拆散成六個地區性的JR(旅客鐵道)公司及其他相關營業體,分家之後各新公司對於「L特急」的定位解釋,也有些微妙的差異,甚至出現一些與當初車級定位相矛盾的情況。舉例來說,行駛於東京上野車站與金澤車站間的L特急列車白山號在1990年代的營運末期,僅剩下每天一班往返,與L特急當初「密集發車」的定義相悖。除此之外,越來越多公司開始以「超級XX號」的命名方式替一些快速特急列車命名,而鮮用L特急這命名方式。在這股風潮中,JR東日本在2002年12月1日時,以「L特急與特急之間很難區別」的理由,將旗下所有的L特急全都廢除,一律改為特急列車,唯一的例外是與JR西日本和JR東海聯運、行駛於名古屋(大阪)與長野之間的信濃號(しなの),迄今仍保持L特急的車等。
不過,與JR東日本相比,JR北海道反而反向操作,在近年來陸續增添許多L特急,以便與北海道地區非常常見的長距離特急列車作出區隔,可說是一種概念迥異的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