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40冲锋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操作 | 全自動 |
口徑 | 9x19毫米魯格彈(Parabellum) |
容量 | 32發/彈匣 |
重量 | 8.7磅 |
全槍長 | 槍托打開833mm/槍托摺疊630mm |
槍管長 | 251mm |
射速 | 500發/分 |
初速 | 380米/秒 |
有效射程 | 200米 |
MP40衝鋒槍,及其原型槍MP38衝鋒槍,是不同於傳統槍械製造觀念的具有衝鋒槍特點的方便批量生產設計的第一種衝鋒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衝鋒槍。它曾經被稱為「施邁瑟衝鋒槍」,其實與德國槍械設計師胡戈·施邁瑟並無聯繫,他並沒有參與該槍的設計。
1938年,德國埃爾馬兵工廠為滿足德國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對近距離作戰的自動武器的需求,定型並生產了MP38衝鋒槍,列裝德軍,使用9毫米口徑手槍彈,直型的彈匣供彈,採用自由槍機式原理,管狀機匣,取消槍身上傳統的木製組件,握把護板均為塑料件,造型簡單的摺疊式槍托使用鋼管製成,向前摺疊到機匣下方,方便於攜帶,槍管座鉤狀形狀可由裝甲車的射孔向外射擊時鉤住車體,避免因后座力使槍管退回到車體內。該槍結構簡單設計精良。由於MP38的簡易保險不可靠,受到大的震動時容易走火,針對保險機構進行改進,命名為MP38/40。
在戰爭期間製作精良的武器簡化生產工藝以及降低生產成本是軍方考慮的主要問題。為了進一步簡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1940年再次進行改進,命名為MP40,用大量沖壓、銲接工藝的零件代替MP38的機加工工藝的零件,零件在各工廠分頭生產,在總裝廠統一裝配,容易大批量生產。甚至一些非軍工企業也能分包生產零部件。在1940年至1945年間,共生產了1,037,400餘支MP40衝鋒槍。
MP38/MP40衝鋒槍是受到作戰部隊歡迎的自動武器,在較近距離作戰中提供密集的火力,不但裝備了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在步兵單位的裝備比例也不斷增加,總是優先配發給一線作戰部隊。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象徵的武器,但是事實上並不像人們印象中那樣廣泛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步兵輕武器 |
---|
手槍 |
毛瑟C96 | P 08魯格 | 沃爾特P 38 | 沃爾特PP/PPK | Sauer 38H | 毛瑟 HSc |
步槍與卡賓槍 |
毛瑟Kar 98k | Gewehr 41 | Gew 43/Kar 43 | MP-44/STG 44 突擊步槍 | FG 42 傘兵步槍 |
衝鋒槍 |
MP-18 "博格曼" | MP-38/MP-40 "施邁瑟" | MP3008 "Volks MP" |
機槍與其他大型武器 |
MG08 | MG30/MG15 | MG34 | MG42 | Faustpatrone | Panzerschreck | Panzerfaust
7.92毫米PzB 39反坦克步槍 | Stielhandgranate (木柄手榴彈) | Flammenwerfer 35(火焰噴射器) |
非德國制武器 |
P.640(b) | Vis.35 | Vz.24/G24(t) | MG26(t) | Panzerbüchse 35(p) |
彈藥 |
7.92 x 57毫米 | 7.63 x 25毫米毛瑟彈 | 7.92毫米短彈(Kurz) | 7.65毫米魯格彈 | 9毫米魯格彈 |